练习六。(教材第93~95页)
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决策,提出相关问题。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能绘制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以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应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 教师:我们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明白1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师:你能根据下表涂一涂,并说一说1个方格代表多少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1题)
学生:1格代表5人。
教师:为什么?你是从哪得到这个信息的?
学生1:观察统计表可知,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最多,共90人。而一行只有18个格子,所以90÷18=5(人)。可知1格代表5人。
学生2:
教师:有的题目中还会用三角形表示几个单位的物体,你能完成教材第95页第5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5题)
教师: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学生1:首先确定1个格代表5个单位。
学生2:1个格代表5个,奇思踢毽子成绩是40个,共8个格;淘气踢毽子成绩是35个,共7个格;乐乐踢毽子成绩是25个,共5个格;笑笑踢毽子成绩是50个,共10个格;妙想踢毽子成绩是45个,共9个格。
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学汇报,集体订正。
二、 教师:更能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什么统计图?
学生:折线统计图。
教师:你还记得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1:首先要描点。
学生2: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在统计图里把各个点描出来,再顺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我们的折线统计图。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点完成教材第95页第6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95页第6题)
教师:护士每隔几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1:护士每隔6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学生2:通过观察横轴上的时间得到的。
教师:4月8日12:00病人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学生:4月8日12:00对应的体温是37.5℃。
教师: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在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1:病人每个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
学生2:病人4月7日6:00~12:00体温下降得最快。
学生3:病人在4月8日18:00~4月9日18:00体温比较稳定。
教师:认真观察图中除了实线,还有什么线?
学生:虚线。
教师:图中的横虚线对应的体温是多少呢?
学生:37℃。
教师:横虚线表示什么呢?
学生:正常人的正常体温。
教师: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1:病人的病情好转。
学生2: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
三、教师: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了统计图,还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平均数。
教师: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
学生2:平均数是虚拟的一个数。
学生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不在这组数据中。
学生4: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师: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这么多特点,平均数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1:数量较小时,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学生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教师: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是我们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但有时求平均数,我们不用计算,也能求出来,请做教材93页第3题。
(课件出示教材93页第3题)
教师:谁想说说原因?
学生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
学生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90,但是给出的数据都比90小,所以要选择的数据只能比90大,是93。
教师:你能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完成教材第93页第2题吗?
学生独立做题,最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能够更灵活准确地处理有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问题。
学生2: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
练 习 六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物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平均数: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掌握本章所学的知识点,但也有个别同学掌握得不扎实。
A 类
1. 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201厘米,在正确答案下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