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末黄山区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



一、检测的总体情况
本次全区20所学校,有1237名四年级学生参加了市统一检测活动,现将全区四年级数学检测的总体情况作一简要总结。全区四年级数学检测的平均分为78.3;及格人数1076人,及格率86.98%;优秀人数719,优秀率58.12%。

二、学生答题情况
通过对四年级阅卷,及随机抽取的20份试卷抽样,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第一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应得分
4分
2分
3分
2分
1分
2分
2分
3分
2分

实得平均分
3.53
1.20
1.75
1.45
0.30
1.10
0.85
2.83
1.15

得分率
88.1%
60.0%
58.3%
72.5%
30.0%
55.0%
42.5%
94.2%
57.5%

从阅卷情况与抽样情况来看,学生在第1、4、8小题的得分率都在7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大数的读写及小数大小比较掌握的较好。而学生在第3、5、6、7、9题中失分率很高,其中的第5题的失分率达到7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困难。
第二题:
题号
1
2
3
4
5

应得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实得平均分
1.00
0.95
0.90
0.95
0.80

得分率
100.0%
95.0%
90.0%
95.0%
80.0%

本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其中失分较多的是第4、5题,第4题学生没有明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之间的区别,造成了错误;第5题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造成判断上的失误。
第三题:
题号
1
2
3
4
5

应得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实得平均分
0.95
0.95
0.60
0.50
0.95

得分率
95.0%
95.0%
60.0%
50.0%
95.0%

本题学生整体完成的较好,第1、2、5题均有95%以上的正确率,而第3、4题的失分较多。其中第3题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题意,没有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产生错误;第4题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潜意识中把“一半”与0.5对应起来了,从而产生判断上的错误。
第四题:
题号
1
2
3
4

应得分
6分
8分
16分
8分

实得平均分
5.15
6.75
12.25
4.70

得分率
85.8%
84.4%
76.6%
58.8%

本题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一般,其中失分最多的第4题,失分率近42%,第3题的失分率也达到33.4%,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具体来说,第1题中的“1.4+0.6-1.4+0.6”,不少学生答案为“0”,这主要是他们把混合运算的规则与简便算法的规律没有区分清,从而造成错误;第2题的列竖式计算,很多学生把3.67当成了67来计算,同时,也有学生没有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的计算规则,对出现的连续退位情况掌握的也不好;第3题的简便计算中的“572×101-572”,学生由于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透,无法发现其中隐含的运算规律;第4题的列式计算,一部分学生因理解题意有问题产生了错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运用小括号来解决运算中的问题。
第五题:
题号
1
2

应得分
3分
4分

实得平均分
3.00
3.23

得分率
100.0%
80.6%

本题总体上看,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其中的第1题,由于题目没有明确做几条高,大部分学生只完成了其中的一条,部分学生的高不是垂线;第2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不少学生把“北偏东150”画成了“东偏北150”,有些度数画的不够准确,还有些学生没有按照给出的图标画出相应的距离,因而,此题中出现的问题很多。
第六题:
题号
1
2
3
4

应得分
6分
6分
6分
6分

实得平均分
4.55
4.35
3.80
5.73

得分率
75.8%
72.5%
63.3%
95.4%

本题相对其他题来说,得分率较低,除第4题外,其他小题,每题的失分率都在25%以上。
具体到每题,第1题大部分学生能做对,小部分学生只减去了第二天修的千米数,或者把0.58千米当成第二天修的千米数,这部分学生对数量关系认识不清晰;第2题很多学生没能正确理解“两种方法”的含义,把具有相同数量关系的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当成了两种方法;第3题学生的错误较多,主要是学生没能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更没能领会植树问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而造成失分很多。第4题学生整体完成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数据制成正确的折线统计图,极少数学生要么标错相应的数量,要么对横轴与纵轴的关系不太清楚,其中有关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的,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但语言的表述模糊不清。
三、思考与建议
教学检测的目的是通过检测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以期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用这样的眼光来审视今年的四年级数学试卷,有不少值得肯定和思考的地方。
1、试卷的方面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然而,处于改革过渡阶段的当前,应试教育仍然处于强势状态,教学检测的内容对今后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一方面引导着教师今后将从什么角度来教,怎样教,为什么教。同时,也将间接地规范着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方向。结合这样的思考,发现今年四年级的试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突出生活化。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这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学思想,从这次的试卷题型来看,整张试卷中有不少题都是围绕着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数学生活化的思想。如“我会画”的第2题等。
二是强调灵活性。试卷中不少题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很少有机械套用公式化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是注重基础性。小学数学教学面向是所有的学生,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激励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因而,基础性是检测的核心内容,突出了检测内容的基础性,有利于引导教师强化基础性知识的教学。
然而,此次试卷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试卷的区分度过低,从整张试卷来看,大部分内容与教材或基础训练中的习题相仿,模式化的题型较多,思维的含量低,因而,很难形成一定的区分度。虽然,我们不赞成出一些偏题、怪题,但一份试卷中安排少量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是很有必要的。这既可以检测出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可以引领教师的今后教学。
二是试卷的一些用语与编排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五题的第1小题,学生虽然知道画高,但由于语言的产生了歧义,大部分学生误认为只是画出一条边上的高,对于这样的用语试卷中尽可能避免出现,以免造成人为设置的障碍。而第2题的画图,由于答题所留空间太小,数据又较大,学生要完成本题,不得不把图画到第六大题中。
2、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从不少学生在计算题失分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一些看似很简单的计算却频频失分。应该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
二是学习方式有问题。试卷中有不少是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然而,由于不少学生平时习惯于模式化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思维训练,面对出现的综合性的问题时,解决问题时的思路自然也就比较狭窄了。
三是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而从部分试卷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
3、教师方面
从不同学校的试卷可以看出,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反映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式的。从不少试卷反映出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学习的流程都是由教师流向学生,学生在被动的接受过程中,也接受了固化的学习方式,因而,面对变化后的题型,自然是无所适从。
二是教学中应关注什么。从试卷中可以看出,有些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眼前几个相对孤立的知识点上,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的应变能力放在教学的重心上。
三是教师本体性知识有待提高。从部分试卷的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以看出,由于教师自身本体性知识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少数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4、教学建议
一是建议今后的检测试卷命题尽可能规范化,难度要适中,偏难与偏易都无法达到了解学情,改进教学的目的。同时,难度适中、紧扣教材的试卷,也有利于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
二是要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由于现在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很多东西还处在相对动荡之中,但对于已被人们共识的转变学习方式,有必要及时加以落实,否则,现在的学生无法适应今后变化的学习。
三是要适当加强“双基”训练。“双基”一直是我们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成果,新课程不应回避“双基”,而应正视这一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成果。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权释“双基”,让新课程在“双基”的车轮上走的更稳,更快。
四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如果一个教师还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当前的学生,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教育工作的不负责。因而,当前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结合起来,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