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第二学段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题:图形的运动(三)
适合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崔丽霞 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13608681538
主体内容: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认识旋转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在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利用旋转形成的图形,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感受旋转图形的旋转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作业设计
1.留心观察,找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利用旋转形成的图形,并把它记录下来(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拍成图片,还可以把图形剪下来),然后找到这个图形是利用哪个简单图形旋转得来的。
2.把你找到的旋转现象和利用旋转形成的图形展示给你的同伴,并合作完成一张以“奇妙的旋转”为主题的手抄报。
3.我是小小设计师,根据图形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并动手画下来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同伴。
(设计思考: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中,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美术等)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标准
1.让学生说一说旋转现象的特点,看学生能否清楚的描述出旋转现象和旋转图形的特点;
2.学生是否能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找出并记录旋转现象和旋转图形,并准确找到是由哪个简单图形旋转得来的;
3.制作的手抄报是否符合主题,绘制是否出色(排版、布局、颜色搭配等);
4.学生设计的图案是否符合要求,排版、布局是否合理精美。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先小组互相反馈,再全班交流。采用书面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把学生的作品等级及时反馈到米学平台上。
这种反馈形式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对旋转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此次作业的实施过程,最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找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旋转图形,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加深对旋转图形的认识。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完成这项作业。
六.补救或改进措施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有了简单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自己总结出旋转图形的特点,并能够识别旋转现象和旋转图形。运用旋转图形的知识准确的找出或画出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进行的旋转是本节课的难点。大多学生都能积极观察,找出旋转现象和旋转图形,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旋转图形非常多,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拔,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准确的找出或画出旋转的简单图形。同时,指导他们完整的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说给同伴们听。相信只有经历过,对旋转现象和旋转图形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旋转》作业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固着点。数学学习不再是偏重书本知识和双基训练,应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个运用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通过这个运用的过程使学生乐于接触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敢于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困难,培养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目的: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已不再完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新型数学作业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可能。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就遵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的愿望。
设计思路:提到数学作业,很多人(包括学生和家长)都会以为不就是做几道计算题,解决几道问题,只要能正确列出算式,准确算出结果就行了,只要把课本上的练习题练好了就行了。其实,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早都不是仅仅做几道题,学会课本知识就万事大吉了。鉴于此,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想着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多交流,多动手操作,在观察中进一步理解课本上的旋转到底是怎么回事,再通过交流、动手等活动亲自设计旋转的图案,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