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本学段有具体要求,即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因此本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点:
1.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先是用课件呈现教材中让学生摆出的图形,再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要求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正视图与课件中的图形一样的几何体,引导学生对正面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分析、思考和推想,最后通过互相合作和动手操作,经历想象与尝试的过程,摆出相应的几何体,探索不同的摆法并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能够使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知的学习产生影响。在例1(1)的基础上教学例1(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加1个同样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仍然不变。利用学习例1(1)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推理,自己尝试摆一摆并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体与相应视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
学生准备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出示课件)你认识这个立体图形吗?你能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再用语言描述)
2.导入新课。
师: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学习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准备。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同样的4个小正方体,按顺序不遗漏、不重复地摆出从正面观察得到的图形与课件中图形相同的几何体。
(2)实践操作。
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3)展示,并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把这4个小正方体摆在了什么位置?
(学生上前演示)
师:这样摆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变了没有?还是3个小正方形吗?
(4)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摆法。
(5)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正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动手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能够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相同视图的几何体的不同摆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2.教学例1(2)。
(1)提出要求。
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摆?
(2)动手实践。
师:按照要求,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同学们在刚才自己摆的几何体中试着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试着摆放小正方体)
(3)同桌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摆法。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动手操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摆放方法的多样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3页2题。
组织学生根据图形,动手用正方体摆一摆,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观察物体,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留意观察身边的物体,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布置作业
教材3页4题。
板书设计
从同一方向观察物体
在同一位置看到同样视图的几何体,可以有不同的摆法。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