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五(10)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新意,课堂总结有特色。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如果不设计一点创意性的玩意儿,学生很容易疲倦。所以,我懂了点脑筋,课前复习时安排了学生分类的活动,中途练习时让学生背向黑板进行问答,最后的课堂总结,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表演了一段快板,让学生兴奋了几次,以致这节课不那么枯燥。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教师口语过多,无效问题多,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邓丽萍老师对我的课观察显示,我喜欢重复问全班学生“对不对?”、“同意吗?”,这是我平时上课的教学习惯所致,说明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不够精炼,有待改进。
    (二)给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而且没有有效地反馈。课堂上确实有很多次让学生讨论的机会,但是时间稍短,感觉有些走过场。应该多给点时间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探究。
     (三)板书结论口语化,不严谨。学生课堂上反馈“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虽然在口头上我提到了大单位就是高级单位,小单位就是低级单位,可是板书时仍写成学生的反馈,我以为尊重了学生,实际上忽略了作为数学教师的严谨、科学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46~49)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⒉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⒊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⒋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会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⒈教师提问:
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0   PPT出示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00  PPT出示
⒉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⑴4.8米=(    )厘米   ⑵560厘米=(   )分米
    ⑶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0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大家先猜一猜。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授:
㈠体积单位的进率:
⒈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拿出教师手中的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问:
⑴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草稿纸上计算)
⑵1分米=(    )厘米,那么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计算)
⑶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⒉教师课件演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⒊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⑴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⑵反馈、汇报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⑶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⒋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⒌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
(表格出示)
㈡体积单位的互化。
⒈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有3.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3.8=3800,填3800
(第2题同上理) 2400÷1000=2.4,填2.4
⒉尝试练习: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5dm3=(      )cm3        700dm3=(     )m3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立方分米为1000立方厘米……
⒊出示例4: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
⑴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V=abh=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⑵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样答,你必须选择那个答案?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       m3。
⑶你还有其他的途径求出体积为0.06m3。先转化单位,再计算
⑷小结: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三、巩固练习:
⒈口答填空
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   )立方米   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2 m3=(    )dm3      960dm3=(    )m3
23 dm3=(     )cm3    36000 cm3=(     )dm3
0.25 m3=(     )cm3
⒉一块长方体钢板长4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⒊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15m,厚24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这道墙一共用砖多少块?
⒋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⒌5.07dm3=(       )dm3(      )cm3      3m380dm3=(     )m3
掌握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P17一面。
附:课件:
体积单位的进率.ppt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接受也较快。本人采取了提出问题,学生在交流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在互动时兼顾差生,关注了学困生的学习,达到了均衡发展。活动效果和预设结果达成一致,练习时的每一题都注重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每一道练习题都让学生先做到单位的统一。
困惑和反思:
⒈单位的统一,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⒉平方、立方加强区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刚学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急于求成出现错误。
⒊两种说法那种可行。即: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或者就是求几个1000是多少?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通榆县第二小学:孙亚秋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在教学新课前,我利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引入新课。进而让学生猜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这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猜猜看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小组交流汇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1米也就是10分米,用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算出体积也是10×10×10=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时我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很重要,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究去发现新知识。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