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读书笔记《小学英语》读书摘记


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小学英语》
主编 程晓堂  刘兆义
第一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1.1.1如何确定一个单元和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依据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统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即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的目标。我认为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并不需要非得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去体现,其实也是很难体现的。所以我们建议老师们在确定目标时,首先要联想《课标》相应级别的目标描述,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设定。通常每一节课或每个单元都应该有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还有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等目标。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不要硬性地分配到每个单元或每节课中。一个单元可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可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可能还有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四十分钟的课都需要设定这五个方面的目标。
另外,确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其可行性。
所以,老师们在设计目标的时候,一是要明确有哪些目标,这要根据《课标》,根据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二是要明确这些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层次是怎样的,不同的课,不同的阶段,应该有哪些目标。
1.1.2如何确定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
活动是个泛指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具体到课堂上某些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我个人的理解,一个活动的目标无外乎一些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在具体活动中得落实。语言知识就是词汇、语法、语音,还包括一些语用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语言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等。我主张每个活动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甚至是单一的目标。比如某个活动是听,那就单纯地听。当然有些活动要综合运用一些其他知识和技能,比如说某教材里有这样的活动: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Speaking and listening,那就可能有两个具体目标。老师们要注意,组织每项活动时,都要让学生开始就知道这个活动要让他们干什么,让听课的老师清楚地知道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在具体设计一个活动的时候,到底应把目标定位于什么呢?我想,这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是原则是教师在设计一个活动或者在实施这个活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活动是要干什么,希望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什么目的?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课标》中目标要求的五个方面内容的具体化或细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活动是词汇学习活动,那该活动的具体目标可能就是:学生能不能听懂这些单词?能不能认读这些单词?能不能说出这些单词?能不能写出这些单词?
1.1.3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坚持pupil-centered和for student development的思想理念。
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三条思路来构思教学。
第一,Put yourself at the position of your student:应该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来确定教学目标。针对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自己学生的地位考虑他们的经验、他们的需要、他们的认知水平等,即their life experiences, what they know, what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need, how about their level of knowledge等。教一个语言点或词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发音的经验设计,具体教学目标可能会是培养学生根据单词的“音”和“形”学习和记忆单词的策略;这样会使得我们的教学目标以及目标的实现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也就是如何使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化。
第二,Put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也就是前面程老师谈到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非常明确要干什么和如何去做;能够亲身体验做或者学的全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或跟着教师去做;能有一种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第三,Put the emphasis>第二章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刘兆义老师说英语教学中多采用故事教学也会有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是,故事往往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能提高孩子们对语言的专注程度;二是,故事完整的情景及内容,有时配以连环画或动画片以及声音和音乐等形式的辅助,有助于学生整体地理解和对语言的感受;三是,故事的完整性有助于通过语境和前后提示培养学生的预测、猜测和推理等语言理解能力;四是,内容连贯的故事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孩子们通过联想进行记忆、学习和掌握;五是,学生可以在声情并茂复述或表演故事的过程中去体验语言的实践和运用。2.1.1 《课标》中有关“故事”的目标描述

项目目标描述
一级总体目标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一级语言技能“听做”目标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作出反应
一级语言技能“读写”目标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总体目标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语言技能“听”的目标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二级语言技能“说”的技能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语言技能“读”的目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故事或短文
从这些描述中不能看出,借助故事学英语并达到一定的目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当然,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故事不一定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内容非常完整、语言也教复杂的故事。在英语学习各个不同的年段,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故事表现形式。例如:有几个人物之间对话的形式;有连环画配以一些对话内容的形式;有情节叙述和对话结合的形式;也有完整进行叙述的故事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所说的故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2.1.2 故事教学的意义小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采用故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在语音、听力、口语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那么,我们为什么提倡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呢?(1)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并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使用有意义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学外语,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在具体情景中的运用。对小学生来说,如果脱离语境,孤立地进行词汇、句型结构或简单的问答对话教学,英语学 习会变得十分枯燥,且会很困难。学生花很多时间学习和记忆,却难以掌握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所学语言结构和词语,依然不能连贯地说话或对话。(2)故事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很多小学英语教材里都编有一些故事。虽然这些故事情节和内容比较简单,但内容与目标语言有机地融合在故事之中,表达方式也丰富多彩,符合小学生学生和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故事学习英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3)故事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学习素材,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自然环境都不是特别理想,而学习英语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因此,故事就成为最为便捷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阶段,即便是小学低段,都可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阅读、表演。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语言输入。2.1.3 教材呈现故事的方式教材所呈现的这些故事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材所呈现的故事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将故事体裁的内容呈现在个单元教学之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呈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另一种是将一篇有趣的故事放在各单元结束的部分,作为这一个单元的巩固和补充,通过这种巩固和补充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为了便于研讨,我们暂且将故事呈现教学内容,即将故事呈现新教学内容的这种方式称之为基于故事的教学,而另一种将故事作为巩固补充教学之用的形式称之为故事阅读教学。2.2.1 所提供故事材料的特点基于故事的英语教学所提供的材料通常有如下四个特点。(1)通常有几幅按顺序排列的,或者是打乱了顺序排列的连环画(如外研社出版的Join In小学英语)帮助提供故事的情节,在每幅图画中或者图画下面提供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或故事内容。(2)故事连环画中所提供的英语对话文字内容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故事完整的语境及其故事发展的基本线索等大多是由连环画的画面来呈现。(3)不同于传统小学英语教材出现一段会话,而仅仅只配有一幅插图,甚至不配插图的方式,新课程小学英语教材特别注重每幅图画的趣味性,以及表现情景的准确性。不看或者不听故事中得英语语言,单看这些连贯的插图就很“抢眼”,即很富有趣味性并通过它们对故事所发生的事情或情节能略知一二。(4)故事的对话等文字和声音材料中,基本涵盖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交际功能项、句型结构、词汇短语等。而且通常还配有声情并茂,有声效和背景音乐的录音材料。
2.2.2 基于故事的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功能
教材将一个故事安排在单元开始,它的意图是什么?
外语教学强调输入和输出。通常先有一定的语言输入,学生才可以进行有效地输出。《课标》研制组组长陈琳老师指出,要处理好外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外语教学中理论就是词汇、语法、语音等。实践就是听说读写活动。理论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基于故事的英语教学”在单元学习开始,通过看故事、读故事或者听故事进行语言的输入,强调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在看听故事之中呈现语言知识等,结合对故事的理解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操练新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观。
同时,基于故事的英语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和想象等体验并结合新的语言文字或声音去直接感受语言和学习语言,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和促进他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能力和运用,通常采用先教单词和句型,然后反复识记单词、操练句型,再读语言材料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机械操练的学习状态,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教学效率很低,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较快的提高。
2.2.3 如何把握基于故事的英语教学?
具体设计教学要求和过程时,我们通常应该把握如下四点:
(1)提供语言感受,重视输入
对于在单元前面首先呈现的故事素材,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感受语言的机会。教学中通过教材上故事连环画、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动画片、声音和文字、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和体态语言等多种输入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用耳、用脑、用心等感受故事的情景和内容。学生在多种感受之中,积极地接收各种信息、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如生疏的词语,进而逐渐形成通过整体接受事实、领会故事梗概的能力;根据感受到的相关信息猜测、推断生疏词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积极思索发现等积极学习的心向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2)紧扣故事岁才,强调理解
在输入多种信息和提供多种感受的过程中,要紧扣故事素材强调理解。理解过程要采取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渐进的方式,要有层次性,要讲究方法。教学要求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和逐步发展的认知过程。例如:先引导学生看故事的插图和故事的标题,要求他们能预测故事的大意;再让学生看图听录音或教师表演,要求他们能弄清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边看边分节听故事的录音,要求他们能选择判断哪幅图表现这段录音的情节;再次组织学生看图整体听故事录音,要求他们能回答有关理解问题等等。分层次理解故事的方式或活动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故事内容和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进行认真地设计与安排。分层次的理解活动并通过评价让学生获得及时反馈,有助于树立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导入语言知识,促进理解
故事中肯定有些新的词语和句型结构等。教师要根据实际和把握时机在恰当层次的理解活动中采用直接式或间接式、几种方式或分散方式、甚至以直接翻译的方式巧妙地导入。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对导入的新词语和句型结构等教学要求的分寸。在理解过程中这些语言现象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故事更准确全面的理解,而不是立刻就要求学习并学会它们。所谓分寸就是有的暂时只要求理解,有的则要求听懂会说等。绝对不能马上就单纯去教这些词语和句型结构,以致造成对故事理解活动的干扰或终止。当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采取板书、出示卡片等方式凸现新的词语和结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这些目标语言现象的进一步学习和操练,教材上一定会在后面有所设计和安排。学生在故事理解过程中对这些新语言现象的初步感受,又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操练、掌握和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结构作很好地铺垫。
(4)注重模仿表演,强化体验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英语学习中还是应该注重模仿。所谓模仿并不是鹦鹉学舌式地机械跟读。有些教师在故事教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跟着教师或者录音机械读故事中的语言内容,这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学生的模仿活动一定是在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和情节之后。我们常说,“得以理解的才能得以掌握”。没有理解的跟读或言语是毫无意义的。模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用准尉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说英语。这里建议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模仿。表演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带有情感、伴随动作表演故事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内化,进而能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创造性地对故事进行改编并表演、以第三者身份用陈述的方式介绍故事的内容、模仿教材故事形式编写或编排自己的故事等活动,属于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活动。通常不宜在单元学习的开始使用。类似活动可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拓展性或开放性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
2.2.4 基于故事教学的实际操作
2.2.5 故事教学的语言准备
故事出现在单元学习的开始,教师普遍担心:如果故事中新的词汇或句子结构没教的话,学生会看不懂故事。对于教材这样的设计,我们在故事教学前应该做哪些语言准备呢?
选择重点词汇或者句型有两个标准。第一就是可能会影响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词和概念,或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这些词或背景知识教师要进行一些处理。另一个需要处理的就是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现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本单元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对于容易成为学生理解障碍的词或者句型,处理程度就以理解为准,学生明白词的意思就可以了。而对于本单元的重点句型、重点词,第一要理解,第二要稍微体验一下这些词的使用语境。有的教师担心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单词就无法理解故事,甚至在这个环节上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设计过多的活动。他们习惯呈现一个新词后马上问学生How to spell it?就让学生练习拼写。这时拼写实际上很困难。一会增加这个环节任务的难度,二会使后面故事教学的时间没有保障。且词汇处理过多,学生理解故事时便觉得没有挑战性了。所以不必在学习故事的时候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这些词。教师不可以过高要求,要适可而止。
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一种潜在的语言学习能力。比如用猜测的方法去猜测词意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教师把什么障碍都帮助学生扫清了,那么会造成学生一些能力的形成机会缺失,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应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发现,而教师的关键作用就是在学生真正、实在做不了的时候会给学生一个至此、给学生一个帮助。
2.2.6 设计问题理解故事
老师提的问题要么太简单,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要么就是太大、太泛,或者本身措词不清楚,学生回答不了。
首先,建议老师首先提问的时候尽量不要提那些特别明显、一看就知道,甚至连学生读不用想就直接回答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略微有一些需要思考或者需要观察一下的。
其次,教师提的问题也不要仅局限故事中人物说的话。
再次,教师提的问题不要太泛,学生不容易回答。

 
热门小学英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