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中央红军的长征 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
学习方法
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组 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 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
第三组 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 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从背景分析原因)
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地发动第五次“围剿”。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4、然后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这个地方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那就是遵义会议。”一句话,过渡到对遵义会议内容的学习上。请第二位历史学家讲述一下遵义会议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5、以“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一句话转到分析困难上。提示学生看书上的小字和观察图片。请红军战士给我们讲述一下当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①敌人的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环境;③缺少粮食给养。
6、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转到了对长征胜利原因的理解。请红军战士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①毛泽东的正确领导;②红军将士的英勇战斗;③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的支持。
7、以“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一句话过渡到对长征历史意义的学习上。请第三位历史学家阐述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教师讲述:长征路上千千万万无名的红军的英雄,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可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战士们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搏斗,与摆在他们面前的重重困难抗争,战士们就是克服了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身上表现出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随军记者表达一下对红军战士精神的评价:“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高尚品德等。
三、思维拓展:长征精神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以结构图表的形式对本课知识总结,加深记忆梳理。
五、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经过: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 —— 强渡乌江 ——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 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 —— 飞夺泸定桥 —— 爬雪山 —— 过草地
结果: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持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