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李娜)数学本来是静止的,可是当一个师者用全身心思索它时,它就变得动起来,而学科的生命由此而诞生了!科学家克莱恩说“唱歌能使你焕发激情,美术能使你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你波动心弦,哲学能使你增长智慧,科学能使你改变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你以上的一切”这次因疫情防控需要调整为网络展播的网络展播的观摩课恰好在我陷入教学瓶颈时给我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聆听这么多专业的数学老师的精彩课堂,我感受到教育改革大潮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本次观摩展示课以“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为主题,以课堂展示、互动研讨、专家点评为主要形式,成功搭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平台。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用爱心装满知识的篮子,从心出发
课前教师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杨重生老师以给《稻草人》这本书打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用耐心搭建知识的桥梁,打动心灵
把门打开把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创造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张洋老师在课堂上以收集小组同学的身高这一活动层层渗透“平均数”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用各种词汇描述“平均数”的特点,更深入得理解“平均数”。
用关心开发知识的基地,激发心灵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几位老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取代。如李媛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她利用股票中的数学、旅游中的数学、商场中的数学,对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巩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用匠心打开创新的大门,心心相印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老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观摩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三位名师的课都很精彩,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让我更加认识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向老师们学习,认真研读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渗透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技巧,让孩子们也能在我的引导下,体会数学的魅力,掌握数学的方法,具备数学的思想。
2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儿童持续发展
(蔡玉枝)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
今年阳春3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数学老师观看“第14届全国小学数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网络直播。这次活动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吴正宪理事长做的专题报告——《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吴老师的报告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第二部分是三位优秀老师展示了三节观摩课,这三节课分别代表了数学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的教学教研成果。第三部分是各省推荐的33节展示课录像。这次培训会是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展示会,是聚焦培养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的盛会。这次大会原定于2020年11月召开,因疫情防控调整为今年3月线上播放。观看了这次课堂教学录像,聆听教学专家的报告和对课堂教学的点评,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我感受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春天正是百花争艳春满园的时节。下面谈谈这次培训学习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吴老师在报告一开始给我们看了一段录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婴孩一个人在床上想下地来,他先把脚伸下来想试探着下地,但是床高腿够不着地,这个小孩很有安全意识,怕自己摔着了,他马上回到床上,把枕头被子推下床垫脚,但还是够不着,他继续把床上枕头被子推下来,然后再尝试从床上下来,这回伸下腿够着了,他全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聪明才智和努力从床上下来了,下到地时小孩非常开心的笑了。小孩下地,大人完全可以一下子把他抱下来,可为什么要让他很费劲的自己去一步步努力解决呢?因为让他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让他凭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让他经历自己不断的参与实践、尝试这样的一个过程使他更具有成长性。这段录像对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很有启发。当我们面对孩子如何教数学?我想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应该是我们努力探索的一条教学之路。
吴老师在报告中要求我们坚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必须坚守儿童立场,以儿童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在保护儿童成长利益的前提下来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包括课内的课外的,我们要把眼光放的远一点儿,不能只看眼前,教学要着眼于儿童的成长性。
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更具有成长性呢?我们要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把知识“抱”给学生,要学会放手,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探究时间和空间,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零散的、碎片的数学知识串连起来,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体系,自己来探究掌握新知识,自己来解决学习问题。老师在课堂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不断的参与实践、尝试的这样一个过程使他们在理解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实现思维进阶,这样有深度的学习学生更具有成长性,让他们从中感受学习的魅力,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力量。
云南师范附小刘燕老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中,就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做得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在集体智慧中掌握知识,让他们觉得学习真有趣,学习真好玩。刘燕老师整节课都是在引导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角的特点。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所给的学具拼成四边形,然后让各小组验证是否符合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刘老师在这节课中以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探索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总结知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去汇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再比如黄波老师在《认识公顷》这节课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公顷这个单位是在学习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后认识的又一个面积单位。无论是在教材的呈现或是教学结构上都非常的相似。学生有着前面三个单位的学习经验,黄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方法的迁移、类比、猜想,认识公顷这个比较抽象的大面积单位。黄老师问:你打算如何认识这个新的单位呢?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建构新单位的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围一围等系列活动的体验,初步认识一公顷建立一公顷的模型。最后通过对比学习方法,对于更大的单位学习,需要通过数学的推算来进行。这个总结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使学习方法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只有这样有深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才更具有生命力。
二、把握数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对数的感知领悟能力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这次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课中,很多老师都选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采用多种呈现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类比,推理,想象等系列活动,揭示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感。
宁雅瑛老师《认识千以内的数》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识千以内的数是苏教版教材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感受十进制思想,是对数的认识的延伸与拓展。林老师在教这节课时,先复习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一个一个的数数到十,然后十个十个的数,数到百,唤醒十个一组成一个十,十个十组成一个百的已有知识经验。接着在例题1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等活动,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类比推理,感受到自然数的后继性,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在认识999,添上一是1000的活动中,当学生凭经验说出1000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拨计数器进一步体会十进制思想。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满一,百位满十这样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因此我们需要在百位前增添一个新的数位,这样自然引出了千位。这些活动的设计,这让学生亲历数的产生过程,更是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实质,巧妙的渗透了自然数的本质,在这节课教学中,宁老师依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数的有始有序无终,感受到十进制计数法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发展。
《认识公顷》是广西民主路小学黄波老师的一节课。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与原来所学的面积单位相比,显得格外抽象。黄老师在上这节课时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精心挑选了一些典型的生活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首先播放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占地面积都以公顷来标示。老师问这些景点的占地面积都是以什么为单位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面积单位公顷。这样自然引出课题《认识公顷》。接着老师问,我们原来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么规定的?接着通过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较小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引导学生探索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与已经学过的常用面积单位不同,因为大难以直接体验,比较抽象。所以帮助学生感知一公顷的大小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建立一公顷实际的大小时,黄老师挑选了学生熟悉的当地市政府广场,这个正好是一公顷大小的广场作为建模的第一个素材。让学生通过看视频跟老师环绕现场走一圈感受一公顷大小。黄老师又通过幻灯片播放28个学生在学校操场中围一个边长10m的正方形,通过想象,如果是在市政府广场中可以围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黄老师又播放在一平方米的正方形中,挤进了15人,引导学生通过推算一公顷的市政府广场能挤下我们市13000个小学生吗?在这些对比、想象、推算中更加深了对一公顷土地面积的认识。使学生对一公顷的大小感知由模糊到清晰。公顷作为较大的面积单位学习,在学习方法与之前的较小面积单位在学习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发展。黄老师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推算方式来认知这个大的面积单位,这也是为更大的面积单位学习做方法上的提炼。黄老师引导学生在估测几公顷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和方法上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掌握估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形成抽象的数学素养。
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盛会让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之花长开不败并能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