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会接触到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达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此次李迎迎老师和李杰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分别对这节课开展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思考。
两位老师的出彩表现具体如下:
第一,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对知识的理解较为透彻。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情境,能迅速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环境中,便于本节课内容的展开。并且在讲解时,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米、分米、厘米;元、角、分)和几何直观图,例如软尺、圆形、正方形等直观地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举手说、上台讲知识、动手指等多种形式,多元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通过表达,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方式,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锻炼胆量。
第三,课堂评价有效即时,真诚自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评价语言。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因此我们评价学生时候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发自内心的,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信任。这两节课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评价是,当一个女生回答完问题,李杰老师立即评价了句:“声音很响亮,回答的全对。”如果我是那个女生,内心肯定无比感动。
通过两节课,我受益匪浅。在今后上课时,应注重:第一,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及教参,并且可以借鉴网课等教辅资料,了解本节课的性质及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时突出重难点,把握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二,课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教学过程,同时注重多种形式多元表达,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第三,课上即时真诚的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欣赏与信任,进而全身心的融入课堂中,促进其学习。通过以上方法,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
在东湖学校李杰老师的带领下举办了李杰工作坊第六期研修活动——《小数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上岗3年以来,一直带着高年级数学,从未接触过低年级,虽然研读了课标、教参,但是真是让我思考起来教学设计,还是一筹莫展,知重难点但并不能很好把握这个突破口。看似低年级的课程内容少,但想让学生深刻理解并非易事。通过这次研修活动,又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打下了一层厚厚的基石。
整体研读,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数学的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同,重难点也不一。倘若不认真研读课标,明确每一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则会出现与学生认知脱轨、亦或是整堂课下来未见波澜的现象。因此,在备课环节,进行整体研读课标、教参至关重要。例如本堂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米分米厘米)和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在第二学段,则是在此基础上扩展,从“量”抽象成“数”进行认识,最终使学生完善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学段不同,实现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师教学时应该有所针对性、做好每次的知识铺垫。
与学生的经验做好对接。一、让数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在孩子的面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让数学不再冰冷,我们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堂课上通过生活中小数的例子广泛例举,让学生感受小数的广泛应用,并结合生活中的人民币、长度单位来理解小数的含义,再通过具体的量抽象出概念,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了小数。二、用旧知迁移新知。旧知的巩固与复习是对新知的铺垫。本堂课通过借助人民币、米制系统建立起0.1和1/10的关系,通过十进制计数法更是加深了1与0.1关系的理解等都体现了旧知对新知的迁移学习,更利于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