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数学课(9月6日)
真正上数学课今天是第一天,虽说课早已备好,昨天还简单温习了一下,结果还是一团糟。
1、没有控制好教学时间;
2、备课不充分,无论对教材还是学生都不到位;
3、课堂纪律不好,学生说话、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的较多。
问题已经摆在面前,现在要做的是解决问题。
现象1与现象2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都是因为备课没有备好,所以教学时间控制不好。解决办法也很简单——认真备课。(不过说来简单做来难,已经是“老教师”了,改变起来更难。)像今天的内容,或者放弃估测的内容或者改成两课时上,否则贪多求全,反而两头落空。
教学要学会做减法。一、学生聪明与优秀大多不是教师的功劳,所以不用担心因为自己没有讲到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细想来还是担心自己的平均分的因素多一些吧。二、贪多嚼不烂。觉得得每个都重要,哪个都不能不讲,跳出小学数学来看,都是可讲可不讲的。
现象3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教师讲解缺乏吸引力。这里不一定是教师的语言基本功问题,还有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教师要努力发掘数学本身的魅力,用数学本身吸引学生,这才是最持久的动力。二是学生的习惯不好,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年龄的原因。除去这些客观的原因,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是我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还要从备课入手。通过备课命使数学的真、善、美得以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展示,发展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古人说得发好“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通过细致的备课还能提高教师的表达水平,使教师的语言更准确、简洁、优美。
其次是认真、长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点上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些努力,例如准备哪些学习用品及它们的摆放位置,上、下课的礼仪,还有课堂中5秒钟快速整理课桌,3秒钟端正姿势等,这些习惯绝非短时间可以养成的,如果自己淡忘了,疏忽了,学生肯定忘得比你快。(最好将这些都写在备课本上,每天上课都可以看到,以此提醒自己)
今天纪律最不好的时间是作业时间。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安静完成作业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讲是,课堂作业都是提前做过的,不会有普遍问题出现,即使有也在作业前指出、纠正了,所以要求学生在作业时保持完全安静是可行的。
这里还面临一个问题,学生作业的速度相差悬殊。先做好的怎么办?是做思考题还是看课外书?应该都可以吧,或者将两种方式综合起来用,虽然会增加自己一点工作量,但若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培养学习一处习惯,那也物有所值了。
当然别忘记错误登记和作业订正。这既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只要做好记录,早上、中午随时随地可以订正,这样及时反馈,能避免问题堆起来无法解决。
9月7日
经过昨天的反思与调整,今天感觉稍好,不过问题依然存在,感觉比较明显的是:
1、课堂节奏感仍然混乱。整节课基本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主体性几乎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被教师分割成零零碎碎。缺少独立学习时间,包括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演算……感觉学生浮在课堂之外,由于缺乏主体性,缺少动机,很快学生失去兴趣,失去耐心。忙了一节课,结果课堂作业的时间也没有剩下,学生收获也少得可怜。
2、学生常规岌待养成。大概15分钟以后说话、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的此起彼伏,不知是自己调控不力,还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致。
如何调整?
1、继续提高备课质量。备课中继续做减法,需要探究的问题每节课出现一两次就够了,一堂课也不要设定超过3个知识目标,实在无法协调就改成两课时,反正教学时间肯定是足够的。
2、继续强化课堂常规。包括上、下课礼仪,课前准备,不做小动作,听课姿势,作业时保持安静(这一点重点强化),在学生自觉性、主体性形成之前纪律的约束力还是必须的。
3、控制教师讲解时间,15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此时以学生活动为主。尽量留出1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保证练习的数量。
关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思考
第一课的作业中有一题是测量课桌的宽度,从学生作业反馈来看,问题很多。我觉得这里大有文章可做。
1、
课桌比学生尺子长的多,需要连续测量的累加,这一点学生知道吗?有部分学生是将尺子接起来量的。
2、
测量必须沿着与长边垂直的一条直线进行测量,否则测量的结果就会偏大,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3、
每次测量都必须从0刻度开始,而不是尺子的一端,学生发现了吗?
4、
使测量的次数相对较少,累加又相对方便,选择怎样的尺子最合理?
5、
测量结果不一定是整数,甚至不是整毫米,怎么办?
6、
当遇到与他人测量结果不一到时怎么办?
我相信这些问题肯定在作业中出现了。是淡化,回避矛盾,还是郑重其事地摆出来研究?如果要单独研究,会花费较多时间,在大班额情况下,一节课也不见得能使大多数同学形成技能!那么是否要讲呢?换个角度思考,仅仅根据一道习题,将教材这样改变是否有悖新课程精神?这种技能等学生年龄稍大些是否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找不到答案,看来只有自己尝试过才有结果?
9月8日
关于订正
无法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作业虽然在批改过程中按优、良、合格分开,却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订正,当然更不要谈二次批改了。
时间是个问题,学生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整块的时间肯定是没有的。但时间也不是无法克服的困难,我看有些老师就做得很好,早读之前,午睡之前都能见缝插针。让我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就总是有的。”如果自己的课堂时间能安排的得合理一点,适当留一点时间给学生,也能解决部分订正问题。其中做好登记是关键,因为作业是每节课都要做的,订正的时间却不是每天挤得出来的,只要有登记,哪怕一周之后,也能来个“秋后算帐”。
关于习惯
连续的两节课,嗓子明显不适应,不是因为分析题目,而是因为维持秩序,不断大声训斥学生。
三天了,都是如此,搞得自己甚至有点上火。静下心来想一想。
1、学生习惯养成需要时间,三、五天是不可能养成的,更不要说是改正坏习惯了。几个月,一个学期后能有所改观就该心满意足了。所以大可不必为此上火。坚持,严格要求是根本。
2、自己的课堂节奏还是有问题。老师讲的太多,以及那种“伪探究”太多。学生“被学习”的结果是不爱学习。虽然一节课只有35分钟,毫无疑问学生是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的。可以尝试一下讲10分钟练5分钟,再讲10分钟,最后剩下10分钟让学生独立作业。
3、仍然要通过改进教法、选择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学习”,要让学生感觉听课、研究数学比讲话、做小动作有意思,有吸引力,那学生自然而然不会违反纪律了。那我的教学就成功了,少讲甚至不讲也没问题。
这让我想起“第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我们要孩子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关于备课
1、精练的导语既能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真是一举三得。今天上“千米的认识”原来谈话导入设计是“从某地到某地有30千米,乘车要多少时间,走路呢?骑车呢?”看似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建立千米的概念之前,空谈“速度”、“时间”是低效甚至是负效的,反而会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迷糊,害怕。二次备课时改为“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千米’?1千米大约有多长?”老师开门见山,学生马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高速公路上经常看到千米,1千米里有1000个‘米’”。这种说法虽然有点不严谨,却是最真实,最接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直接板书“1千米=1000米”,简洁、有效。
2、拿来主义要不得。为了省事,课件是从网上下载的。虽然是修改后使用,仍然在课堂中遇到一堆的问题。
l
例题中所举地名都是南方某省的地名,学生猜了半天才明白,冲谈了学习的主题。
l
教材解读有误,这节课是千米的认识,学生只要能进行简单的千米和米的换算就可以了,而下载的课件中则出现了复名数的换算,并且是作为一个难点来教学的。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待问题发现之后,已经无法回避,又造成教学时间超时,作业时间挤占。
l
课件质量低,文字错误,数字错误没有及时发现,待学生提出时,又造成课堂一定的混乱。字体的大小、配色都有问题。
出现这么多问题,这种课件用真还不如不用。
3、课堂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太少。自己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让学生一起回答问题,本意是想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回答问题,结果往往是让一部分同学滥竽充数。练习还是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动动手,在动手的基础上动口,有助于保证教学秩序,也有助于发现问题。独立练习(书面)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因为你的思维成果必须转化为文字或数字,白纸黑字,无法欺瞒。否则很可能造成一节课下来,部分学生什么也没有做,到家庭作业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独立练习要心到、眼到、手到,不像听讲,只要耳到就行了,有效避免了学生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假使有这些现象发生,教师也能迅速发觉。从这个角度来说,再重要的讲解,也要勇于放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时间。
4、备课要高瞻远瞩。备课要在通读教材,认真把握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每节课的目标,这样才不易出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像上面提到的测量课桌宽度的问题,复名数的换算问题,如何放到单元的高度,从整个第一学段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有些问题可以主动回避,有些决定会更成熟更合理。至于教材与《作业本》的矛盾,一般情况下还是要服从教材的。
9月9日
9月9日
今天上了一节练习课,为了贯彻“做减法”的备课精神,将练习二中的一些题目进行了删减,例如第4题,题目要求“了解一下大概多少时间才能到达”被省略了,因为按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3千米,大概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对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了,可能部分学生会估计大约一小时,对大部分学生来讲,通过这个问题的学习或研究难有收获或收获甚少,而时间却用了不少,对于部分学生来讲还可能因为失败而影响学数学的信心。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还有最后一题,先告诉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又以对话的方式出示速度,最后要学生解决9时出发,12时能否到达。(这是一道星号题,作业本中有一道类似的题目)单从数量关系的复杂性来讲,这是一道3步解决的问题,其中还涉及两位数乘法,肯定超出学生现有水平(当然优秀的学生还是能独立解决的),如果教师为了学生能顺利完成《作业本》,帮助学生分析分析,会有更多的学生能解决这类问题。
我最担心的是时间,如果只有正常教学时间,按要求从三年级开始每周只有4节数学课,(我校加了一节思维课,实际上是每周5节数学课)这5节课既要完成新授,还要完成课堂练习,作业订正(现在学生放学就必须离校,没有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如果还要人为地拔高要求,对我来讲简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在学校看到的现象是:学生几乎所有的课间休息都用来写作业,中饭后也在写作业,这种情况下的作业是不可能有质量的。所以我又选择了放弃。
剩下时间对前几次作业做了一个简单的点评,使作业订正的矛盾得到缓解,(两班共109我同学,按出现错误50%计算,每天大约有55本需要订正,然后面批,我有时间,可学生没有时间,从上学到放学的行程排得满满的,而且作业又不只有我数学一科)通过集体讲评,大部分简单错误的同学完成了作业订正,我很快地给他们打一个勾。
这给我一点启发,以后有可能上几节课就安排一节练习课(作业讲评课),将练习的讲评、纠正集中到一节课内,至少使大部分的错误得到解决。剩下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人数将大大减少,或许有可能实现个别指导订正。
最后是作业时间,虽然不充分(5分钟左右)但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作业,相对于前几节课来说是一种进步,这次成功可以使自己后面的教学有了可以参考借鉴之处。
另:
《作业本》设计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我需要对它进行处理,必要的话自己设计作业,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充分落实,使思维得到适度的训练与发展。使作业真正对教学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
又:
今天有一名家长来看我,说女儿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我很开心,从她口中了解到,其实只是因为我在第一次见面时给他们变了一个“魔术”——莫比乌斯环。可见提高学科的趣味性是多么重要,这学期有可能将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哪怕只有一月一次。
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法
9月11日
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法
经过一周的教学,发现自己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一是新授时间控制的问题;二是作业时间的问题,这其中包括课堂作业的时间,讲评作业的时间,订正作业的时间,二次批改的时间。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有着密切联系,讲授的时间与作业的时间总和不变都是35分钟,讲课的时间长了,作业的时间就短了;讲授的效果如何更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质量,所需讲评的时间,订正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前段时间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通过控制教学目标来控制教学时间,最后达到解决时间的矛盾。
于是对传统的五步教学进行了思考,决定进行调整。仍然是五步,但时间与目标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新授阶段,约10分钟。这一环节以落实知识目标为主。以《吨的认识》这一课为例,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初步建立吨的表象,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这是这节课的最主要的任务,课堂前10分钟是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力争使学生只听这10分钟,也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但要追求百分之百。
创设良好的情境,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的,在有效与有趣之间,我更倾向于有效。最好用一两句话就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开门见山,目标明确,只有这样才可能在10分钟内完成任务。
第二步:针对性练习阶段,约5分钟。主要是巩固上一环节是学习的知识。仍以《吨的认识》为例,这个环节的目标就是合理使用“吨”这个质量单位。做一些填单位,将质量与物品进行连线的练习。这个环节仍然以效度为主要目标,像填单位,不能让学生看着投影,听别人说一说了事,一定要每个人切实去选一选,连一连。并且让学生说出思考方法,例如以自己的质量为参照,小狗比我轻,大象比我大得多,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因为目标集中,虽然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时间上仍然是充裕的。
第三步:解决问题阶段,约10分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在《吨的认识》一课中,要解决的是吨与千克的换算问题。只有掌握这项技能,才能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相对“3吨=( )千克”之类的问题,“做一做”将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在保证效度的同时,兼顾深度。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在实际中运用。
第四步:应用拓展阶段,约5分钟。这个阶段既一方面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作业服务。现阶段课堂教学与练习、考试脱节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备课中教师要充分了解作业的难度,考试的方向,在这个环节中进行适当渗透,有必要可以将作业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做一做,讲一讲。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又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作业和考试,培养他们的信心。
第五步:独立作业阶段,约5分钟。课堂最后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候,此时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独立作业。安静的课堂气氛不仅为认真学习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提高不守纪律的同学自觉性,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从配套作业本的设计来看,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是能在5分钟内完成任务的。这样有效避免了学生利用课间时间、中饭时间写作业,在嘈杂的环境中作业质量难以保证;还能避免在没有老师监督下学生的抄袭现象。
上述五个环节基本上可以解决新授与练习的时间矛盾,暂时还无法解决作业订正的问题,可以考虑在练习课上集中解决,这有待在实践中继续研究。
争当数学小博士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选了几道思考题,准备每天在教室后面贴两道,做对的奖小红花。不知道难度是否合适,大家指点一下。
1、请你移动下面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
2、移动两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3、下图是奥运会会标——五环图,你能不重复一笔画成吗?★★
4、班级里有36人参加乒乓球和游泳两项比赛,参加乒乓球比赛的有26人,参加游泳比赛的有29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5、两只小鸭子所展示的这一列数有规律吗?谁能帮助小鸭子填上最后两个数?★★★
6、三年级有学生180人,男生比女生多20人。三年级男、女各有多少人?★★
7、今年红红和妈妈共48岁,妈妈的年龄刚好是红红的3倍,妈妈今年多少岁?★★★
8、将1~7这七个自然数填入图14—10的七个○内,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
9、小东把积存下来的120个硬币,按2个一角,3个五角,4个一元的顺序一直排下去,这些硬币一共是多少钱?★★★★★
10、下面算式中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当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学
科学
爱科学
+ 热爱科学
2 0 0 0
11、有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它的六个面分别涂着不同的颜色。分3次把它放在桌面上(如下图)。请问,木块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面分别对着什么颜色?★★★★
1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13、笼子里有鸡和兔共20只,总共有腿50条,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14、三年级举行口算比赛,共有25题,要求在2分钟之内完成,每做对一题得4分,错一题或不做一题扣1分,小华得了75分,她做对了几题?★★★★
15、青蛙在井底向上跳,井深10米,青蛙每次跳上5米,又滑下来4米,像这样青蛙需跳几次方可出井?★★★
进步
9月14日
进步
今天在5班上《吨的认识》,通过调整备课和课堂控制,真的只用了25分钟,剩下10分钟作业。通过小组竞赛——夺小红花,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纪律比原来好了很多。不过在6班没有实现目标,明天继续努力。
作业
作业的问题还是一如既往地纠结,今天有点想通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必须做的、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学生的原因,所以关于作业只要把握住一条底线,就差不多了,否则自己就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