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有很多后勤工作要做。需要我们班同学做的事有两件:一是买运动服,二是买文具用品作为奖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做好这两件工作,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二、 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先到李宁运动服专卖店去看一看吧。(课件演示李宁运动服专卖店,一位营业员正挂出一套运动服。营业员介绍说:每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买一件上衣要多少钱?买一套运动服要多少钱?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等)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 解决问题
1. 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先看这样的问题。
课件出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谈话: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讨论:下面该画什么?怎样画?(在表示裤子价钱线段的下面画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是1份,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要画这样的3份)
追问: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提问:怎样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呢?(教师示范,学生在图上表示)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线段图,并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谈话: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 × 3 = 84(元) 84 + 28 = 112(元)
②1 + 3 = 4 28 × 4 = 112(元)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解法,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突出一种解法是先算上衣的价钱,另一种解法是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
小结:略。
2. 教学“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出了“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那么,怎样求“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呢?
引导:可以先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请同学们先画出线段图,再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反馈:你是怎样解答的?能把你的思考过程介绍给大家吗?(着重说一说线段图的画法和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 × 3 = 84(元) 84 - 28 = 56(元)
②3 - 1 = 2 28 × 2 = 56(元)
要求:请同学们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看一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
四、 巩固深化
谈话:解决了买运动服的问题,我们该去文具用品商店了。
课件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情境(蓝天文具商场,货架上放着许多文具:铅笔、钢笔、圆规、笔记本、文具盒、书包等)。
1. 课件出示: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 课件出示情境:一把圆规4元,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比圆规贵5元,买一把圆规和一本笔记本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练习后,组织反馈。
3. 课件出示情境:一个文具盒12元,书包的价钱比文具盒的3倍还多5元,一个书包多少元钱?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先试着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谈话:商场里刚刚进了一些卷笔刀(课件同步演示),已知一个小猫型卷笔刀是6元,一个兔子型卷笔刀是12元,一个大象型卷笔刀是16元。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编题后,组织交流,并有选择地呈现实际问题,学生一起解答。
五、 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学校运动会后勤组分配的工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怎样做?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 课堂作业
第44页“想想做做”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