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例3,练习五第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运用圆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我们把它叫做(),用字母()表示。
  2.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口答下面各题。
  (1)d=1厘米,C=?(2)r=1.5米,C=?
  (3)d=4分米,C=?(4)r=8厘米,C=?
  3.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3。
  理解题意:观察图中的信息,想一想这些信息与圆的哪些知识有关?能不能用公式表示出相互间的关系?
  2.学生尝试解决。老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认真审题,分清每题的条件和问题,合理地运用公式。
  3.展示学生的两种解法。
  解法1:用方程解。
  解:设花台的直径是d米。根据C=πd得:
  3.14d=31.4
  d=31.4÷3.14
  d=10
  r=d÷2=10÷2=5
  答:这个花台的直径是10米,半径是5米。
  解法2:用算术法。
  解:d=C÷π=31.4÷3.14=10
  r=d÷2=10÷2=5
  答:这个花台的直径是10米,半径是5米。
  展示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4.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1.4÷10=3.14
  说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那么这个花台的直径是10米,半径是5米是合理的。
  5.小结: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和半径,可以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利用公式直接列算术式解答。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五第6题。这是稍有变化的题目,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每个图形的周长指的什么,再进行计算。第1个图的周长是:3.14×8÷2+8=20.56(cm)。第2个图,可以看作一个圆周长的一半加正方形的三条边的长,即3.14×1.2÷2+1.2×3=5.484(m)。

 2.练习五第7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先弄清题目的要求,要求车轮转动多少周?就是求23.55m里面有多少个车轮的周长。
  23.55 m=2355 cm或50 cm=0.5 m
  2355÷(3.14×50)=15(周)
  23.55÷(3.14×0.5)=15(周)
  3.补充练习。
  (1)在一个周长为100cm的正方形纸片内,要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2)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m,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每隔2m装一根木桩,大约要装多少根木桩?
四、综合应用
  1.练习五第8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审题后,在草稿本上画一画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如果把这个圆形展区的半径向外延伸2米仍然是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10+2+2=14(m),或者半径是10÷2+2=7(m),然后再列式求出周长。
  2.练习五思考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2只蜜蜂分别沿着阴影部分的边缘爬1次,所爬的路线分别是什么。第1只蜜蜂所爬路程是正方形的周长加上一个直径为4的圆的周长,第2只蜜蜂所爬的路程是正方形的周长加一个直径为4的圆的周长。从而得出两只蜜蜂所爬的路线一样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对于你解决有关圆周长的实际问题有哪些帮助?
  [评析:本课的设计遵循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容易激发学生相互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水平。]
正用上 谢了
不错!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