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模型疏通难点——听《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反思


学数学是个不断探索、发现、归纳、整理的过程。复习课更需要启发学生梳理各个知识点,巩固加深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线铺开形成知识链,知识链联结不断丰富完善形成网,使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结合。今天两节复习课特点为: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引导梳理,抓住小数认识的重难点、易错点展开学习。都按照对应的模块把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让学生对小数有了系统的认识。另外,都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再学习(3.52有什么含义?五份涂四份能不能表示出0.8……)。两节课的引领也让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有了新的理解。
小学数学学习的六年间,各部分知识的分布呈现螺旋上升趋势,小数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平均分、分数之后新接触到的计数方法,是打开小数世界大门的第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过程中,从“平均分”开始,把“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分数来表示,进而用小数来表示,从而建立小数意义的表象。认识不难但是要想深入理解就需要多下功夫。以下是两节课中学到的策略:
一、生活常用“量”引出小数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元、角、分和米等常用的计量单位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量”认识一位小数,知道小数表示的具体量的含义。3分米是十分之三米,还可以写成0.3米,在这个阶段小数不是一个抽象的数,而是作为具体的量。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到数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二、利用几何直观模型深入理解小数含义
元和角中的小数是现实情境中的量,通过迁移类比再次强调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图形中的小数脱离了具体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图深化小数含义;数轴中的小数,初步感知数轴这一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与数轴的关系。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且富有变化,会逐步完善对小数的认知。
三、利用“数轴”打通难点
学生在几何图形中理解小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0.3表示,引出数轴中的小数,初步感知数轴这一重要数学模型。随后几何图形引出大于1的小数,在数轴中表示不同的小数,比较大小,打通了0.几与1.几的联系,更直观体会“数”这个层面的含义。,比较了数的大小。数轴的引入和使用打通了关于小数、分数的关系,加深学生体会数与数轴的关系。

回归到“复习课”,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复习往往会成为教师“牵”的过程,老师设计好一条主线学生填充知识点,好像学生并没有主动地、自发的想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总。怎么激发这样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更甚至于如何让这个课更加有效且有趣?
上好复习课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教材的把握,明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紧紧依附课程标准。梳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复习目的,找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
二、多看、多练,要多选择有针对性、代表性、启发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练习,对课本及复习资料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如:重难点、易错点、易考点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注重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们会灵活使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技能。
  总之,在最后复习阶段切忌满堂灌,老师要把握好时间、节奏,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