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设置“情境教学”,建立学生“模型思想” ——我对《方程》一课的思考


余文森教授所写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说:“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十大核心概念中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下面我来主要谈谈《方程》这节课“模型思想”是如何培养的。
传统方程教学是从概念到概念,强调的是方程定义、类型、解法、同解性等比较“纯粹”的知识、技能。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从丰富多样的现实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方程这个“模型”。
一、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模型思想。
本节课建模的过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抽象)“数学问题”→(分析)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模型)
本节课就是从生活中常见的“量”出发,鼓励找到蕴含在生活事件中的等量关系,抽象出问题——可不可以把文字描述的等量关系,转化为用“字母表示未知的量”这样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等量关系呢?学生从中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了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或未知量的等式,它就是方程,建立了“方程”的模型。
二、在不同情境中,应用模型思想。
例如:本节课最后一道练习题:一个简单的方程2x=160,联系不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说说相等的关系,再列方程,通过让学生在“一式多境”中感受不同的问题情景可以用同样的方程来概括,表明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这一拓展练习既巩固了相等关系,又从不同情境中寻找相同结构模型,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最后的作业,根据2x=120方程继续编“数学故事”,2x=120这个方程除了可以表示这三种情境,还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学生在寻找同一结构的不同问题情境过程中体会方程模型的普适性,将深度学习落到实处。学生会举例、会解释、会运用,才是真正地理解。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提升了数学素养。
《方程》只是一节课,“模型思想”也只是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中的之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潜心研究,不断反思,争取在我的数学课上,我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方程》设置“情境教学”,建立学生“模型思想”
                           ——我对《方程》一课的思考
  武汉市**区文化绿城小学    王励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