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讲解】
简析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指导思想及其影响
1.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深刻的经济根源。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逐渐成长,是文艺复兴兴起的阶级基础。他们要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他们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今世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
(3)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与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兴起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本来就是古代罗马文化的发祥地,而在西欧中世纪社会动荡之时,拜占廷、阿拉伯保留了一些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意大利一些城市在与他们的联系中,重新得到了古典文化典籍。
(4)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兴起的直接原因。在封建时代的欧洲,教会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一切以神学为本。当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冲击封建经济基础时,与它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必然要冲击封建的上层建筑。
(5)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6)黑死病在欧洲大流行的影响。
2.性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1)含义: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现世的自由和幸福,反对天主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重视科技、追求真理,反对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否定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
(2)性质: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3)评价: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意味着它对中世纪过去的批判;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意味着它对近现代未来的指引。但它否认了人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4.影响
(1)进步性:①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注入精神活力。②政治上,动摇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对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起推动作用。③思想上,打破宗教神学的桎梏,促进思想解放,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2)局限性:仍局限于宗教内容;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题材大多取自《圣经》,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难点分析】
一、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有何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②都采取了神学异端形式;③都得到社会广泛支持;④都反对天主教神学;⑤都否认教皇权威,强调《圣经》的地位,主张信仰自由。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
2.不同点:马丁·路德改革引发农民战争,使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诸侯取代教皇,确立“教随国定”原则;加尔文改革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建立民主教会,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更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
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1. 相同点:①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②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③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文化养料,体现了人文主义诉求;④都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得到了贵族和富商阶层的庇护和支持;⑤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2. 不同点:①采取斗争的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把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进行;宗教改革先从德国开始,是一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社会运动。③对人的作用的认识不同,文艺复兴肯定人的欲望,体现自然的人性,而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④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但对教会势力持和解态度;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各种新教派都是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⑤产生的历史作用不同,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易混知识】
14~16世纪中国与西欧思想文化方面的不同现象及其原因和影响
1.不同现象:(1)中国在明朝时期严厉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还屡兴文字狱,打击知识分子,使思想文化完全处于封建统治的控制之下。(2)西欧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作用,鼓励发挥人的创造力,反对宗教神学,重视科学试验。
2.原因:明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西欧不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完成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
3.影响: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封建文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封建制度继续延续了200多年。
【热点追踪】
莎士比亚诞辰庆祝活动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镇举行
2011年4月23日,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诞辰447周年纪念日。在莎士比亚的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镇(Stratford-upon-Avon),每年都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今年的庆祝活动包括游行、街头表演、午餐会、剧场演出等,于4月30日和5月1日举行,为期两天。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吴逊,以及来自浙江省的昆剧演员们共同参加了此次庆祝活动。
节庆当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扮演着莎士比亚以及其戏剧作品中的人物,来自各国的使节代表各自穿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共同参加游行。来自浙江省的青年昆剧演员们也穿着民族服装加入到中国代表团的游行队伍中,成为游行活动中的一大亮点。许多民众不停向她们招手示意,并希望合影留念。整个小镇人头攒动,节日气氛浓郁。游行队伍从莎士比亚中心出发,经过小镇的主要街道,最后在莎士比亚墓地所在地──圣三一教堂结束。在这里,各国使节代表在莎翁墓碑前献上一束花,以表尊敬。此次,由浙江昆剧团和浙江省遂昌县昆曲十番古乐坊组成的表演团表演了《牡丹亭》的三出折子戏《游园》、《惊梦》、《幽媾》,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情赞誉。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镇,其作品《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等等被视为世界戏剧史上的永恒经典。
【学法导航】
1.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是特殊的历史视角,通过归纳,概括其思想倾向可以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
2.史论结合是历史思维的基本方式。借助于历史材料,将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放在14~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潮流中分析背景、实质和作用。
3.对于“人文主义”要辩证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学习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时,要注意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4.熟识课本插图和有关史料,学习他们勤勉治学,献身艺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
5.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小资料】
薄伽丘“绿鹅的故事”
从前,在佛罗伦萨城里有个男子,名叫腓力·巴杜奇,他出身微贱,但是手里着实有钱,也很懂得处世立身之道。他有一个妻子,彼此相亲相爱,互相体贴关怀,从无一言半语的龃龉。只是人生难免一死,他那位贤德的太太后来不幸去世,只留给他一个将近两岁的亲生儿子。丧偶的不幸使他哀痛欲绝,逾于常情。他发誓抛弃红尘、去侍奉天主,并且决定带他的幼儿跟他一起修行。他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与他一样的人──专心侍奉上帝、没有任何杂念。于是他把儿子与外界隔离开来,以避免一切诱惑。
光阴如箭,腓力已是个老头儿,那孩子也有十八岁了。有一天,腓力正要下山,那孩子问他到哪儿去。腓力告诉了他,那孩子就说:“爸爸,你现在年事已高。何不把我带到佛罗伦萨去见见你那班天主的信徒呢?想我正年青力壮,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派我下山去。”
这位老人家觉得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又看他平时侍奉天主十分勤谨,认为即使让他到那浮华世界里去走一遭,谅必也不致迷失本性了。那小伙子看见城里全是什么皇宫啊,邸宅啊,教堂啊,而这些都是他生平从未见识过的,所以惊奇得了不得,一路上禁不住向父亲问长问短。
父子俩就这样一个尽问、一个尽答,一路行来,可巧遇见一队衣服华丽、年青漂亮的姑娘迎面走来──原来是刚刚参加婚礼回来的女宾。那小伙子一看见她们,立即就问父亲:“爸爸,这是什么?” 那老子不愿意让他的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只说:“它们叫做‘绿鹅’。说也奇怪,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像公牛啊,马儿啊,驴子啊,金钱啊,他全都不曾留意,这会儿却冷不防对他的老子这么说:“啊,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那老头儿这时候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他深悔自己不该把儿子带到佛罗伦萨来……
【同步训练】 1.著名画家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这一绘画特点体现了 A.教权主义 B.人文主义 C.神权主义 D.理性主义 2.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强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玩弄权术,不计采用什么手段。这一思想被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这种主张适应了 A.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需要 B.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C.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需要 D.资产阶级进行殖民掠夺的理论需要 3.中西文化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4.小说《巨人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这里“重新恢复”的“真理”是指 A.专制主义思想 B.自由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5.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彻底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6.有人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这种观点反映了哪一时期人类思想的进步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B.罢黜百家和智者运动 C.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8.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第12期《电影文学》是这样浅析彼特拉克《歌集》的:《歌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彼特拉克的代表作。这本诗集,奠定了诗人在意大利和西方文学史中的卓越地位,而被称为“桂冠诗人”和“意大利诗歌之父”。《歌集》是诗人一部独特的“诗体日记”,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部分,主要表现诗人对劳拉的爱,塑造了十分完美的劳拉形象,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劳拉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彼特拉克成为“人文主义之父”的理由。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指哪些人?他们对文艺复兴有什么贡献? 9.阅读下列材料: 2009年2月25日(信力建)《马丁?路德的意义》:“说到马丁·路德的意义,我们认为他既是宗教改革的先锋,又是思想解放的先驱。……马丁?路德就是这样的时代火种。欧洲巨变,始于十五、六世纪之三大变革,即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国家主义。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以说是开欧洲近代化之先河,破旧立新,称之为救星火种,实不为过。”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马丁·路德“既是宗教改革的先锋,又是思想解放的先驱”? (2)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马丁·路德是怎样“破旧立新”的? (3)我国信仰基督教的人数达1600万,教堂及活动点总数超过5万个,有近3000名牧师、1.5万名教职人员和近11万名义工。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提示与答案】
1.B 拉斐尔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擅长画圣母像,他所画的圣母像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2.A 马基雅维利时代,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但这时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市场,就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因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正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需要。
3.A 孟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思想家,符合题意。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B错。王阳明是思想家,哥白尼是科学家,C错。曹雪芹是文学家,孟德斯鸠是思想家,D错。
4.D 《巨人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其作者拉伯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其作品中的“真理”正是指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5.A “信仰耶酥即可得救”,就是教徒越过教会直接通过信仰得救,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神学作用。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6.B 材料中的“取决于他们自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这表明了材料的观点是肯定人的价值,从四个选项看B项最符合。
7.A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出现的,智者运动是流行于公元前5~前4世纪的广泛的社会思潮。罢黜百家出现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文艺复兴出现于14~16世纪。启蒙运动出现于17~18世纪。
8.(1)特点:劳拉是现实生活的主人,可爱的女性。理由: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2)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贡献: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②促进科技发展,③文学艺术繁荣,④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9.(1)1517年,马丁·路德宣传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荒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所以说 “宗教改革的先锋”;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所以说“思想解放的先驱”。(2)宗教观点: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3)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