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市平谷区府前街6号 张晓立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本教学设计,将锋与天气和寒潮设计为第一课时。利用分组讨论做图法、案例探究法组织学生学习锋面这一类常见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或简易图,说出锋的形成过程以及类型;
2.学生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
3.结合案例,说出灾害性天气──寒潮的形成,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锋面系统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的描述。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做图法,案例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准备 | 打开教室多媒体设备。分发学案。 | |||
学习内容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 播放视频“天气预报”。提示学生。1.注意观察天气的图变化。2.注意主持人的语言。 | 观看视频。 | 以“某日天气预报”这一视频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 |
引入新课: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的天气状况是受不同的天气系统影响的。板书:天气系统──锋面 | 记笔记。 | 初步接触“天气系统”这一概念。确定学习目标。 | ||
锋的定义 锋面的分类 |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请大家阅读教材P41和学案资料图一,思考问题:1.什么是气团?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可能比较激烈,因为问题比较简单, 教师不做过多讲解。 | 学生利用学案,通过小组讨论,理解什么是锋。为后面锋的分类和锋面天气打基础。 | |
引导学生阅读学案图片 要求学生在学案指定位置画出冷锋和暖锋形成的侧视图。 | 阅读材料。画图。[预期效果]学生完成的图形可能有很多问题和不足,暂时不立即解决。 | 锋面的分类以及辨别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这一难点。 | ||
指导学生对比冷锋和暖锋的图形,在冷气团移动方向、锋面坡度、降水位置和图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板书将结论写在学案上。 | 小组同学讨论研究,填写学案。[预期效果]在“降水位置”一项适当提示。 | 经过教师点拨,发现冷暖锋在图形上的主要区别,达到准确分辨两者的目的。 | ||
要求学生修改所画图形。 | 根据上个环节所得,修改所画图形。 | 加强如何从图形分辨冷暖锋的能力。 | ||
锋面天气 | 演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过程,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投影。板书提示。要求填写学案。 | 观看投影演示。小组讨论。填写学案。[预期效果]在教师的提示下和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完成对冷锋天气的描述,但在过境时天气的描述上还需要教师规范与点拨。 | 对锋面天气过程的描述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在天气描述的项目和地理语言的规范性上需要教师指点。所以先在教师演示指导下完成。 | |
根据上个环节所学,要求学生在学案上填写暖锋天气过程。 | 小组讨论,填写学案。[预期效果]有上个环节的铺垫,学生能够按照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描述暖锋天气,知道过境前和过境后要描述出气温、气压和天气状况。但暖锋过境时天气的描述,需要教师点拨。 | 经过上个环节,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暖锋天气的描述,所以在学案设计上,暖锋天气这一环节如“气温___,气压____”等提示性词语省略。加强学生描述锋面天气过程的能力。 | ||
指导学生阅读学案:准静止锋案例:寒潮 | 阅读学案。研究讨论。 | 准静止锋不深究,学生阅读学案自学。灾害性天气,以寒潮为例适当补充。 | ||
课堂练习 | 课堂巩固。查漏补缺。 | |||
总结 | 教师利用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 明确本节课学习。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