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课练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及答案


名师讲义  【重点讲解】

简要分析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及其重大成果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古代手工业是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脱离农业,形成的独立生产部门。农业、手工业生产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华文明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和原始农业一样,我国的原始手工业生产也是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的。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发展的物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以冶金技术、制瓷业和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量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一、技术高超的冶金业

1.冶铜技术:我国的青铜铸造主要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2.冶铁与炼铁的技术

整体情况:中国使用铁器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战国时期农具逐步推广,到汉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冶铁与炼铁技术发展的主要史实:战国后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当时人们发明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西汉时期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原料,发明并推广了淬火技术和低温炼钢技术;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我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魏晋南北朝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烧制陶器,这是制瓷业的起源。商代工匠们在烧制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提高烧成的温度和施釉技术,烧制出了原始的瓷器。

东汉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出的是青瓷,后来又生产出了白瓷;唐朝时期,出现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非常著名,还出现了闻名于世界的唐三彩;两宋时期,我国的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名窑,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2.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和制瓷技艺

明清时期,著名的瓷器产地很多,其中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至精精美的瓷器,莫不长于景德镇”。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的表现有:镇上有许多专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还有大量为满足百姓需要而生产的民窑;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开一代未有之奇”;明朝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其中的五彩瓷,色彩绚丽,图案装饰内容丰富,寓意吉祥的占多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清朝时期,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古老的“丝绸之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约在四五千年以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进入兴旺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大增,促进了丝织业的迅速发展;隋唐时期,我国的丝织业水平更高,丝织品种类更多,对外销售也更广。在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汉唐丝织品出土。中国的丝织品,深受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斯”,就是“丝国”的意思。

2.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鼎盛: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丝织业的鼎盛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在那里都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明朝中期以后,为市场生产的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苏州的民营丝织业集中在城东,“比屋皆工织作”,杭州的民营丝织业聚集在城东北,“机纾之声,比户相闻”;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萌芽在清朝前期还有一定的发展。

第二,丝织技术的高超:明清时期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织造精美的丝织品;丝织品种类繁多,“五色炫耀”,“皆极精巧”。

【难点分析】

简要分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状态、地位及其突出特点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这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除了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中,既有众多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也有可与官营手工业相匹敌的大手工业,主要集中在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煮盐、矿冶等部门。家庭手工业则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的,它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业为主。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但这些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不是商品。其突出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品的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制作工艺的高超性;行业之间的封闭性;劳动者的缺少积极性。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产品是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浅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特征及其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级形态。这种生产关系,在明中后期出现了。其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技术进步。主要行业;先是棉纺织业,后扩展到冶铁业、采矿业、煮盐业、采煤业等手工业领域。先是江南一带,后扩展至全国。

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即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即雇佣工人,机房即手工工场。地位:水平低,发展缓慢,整个明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主导地位。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封建制度的阻碍和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统治的对立物,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其威势,千方百计的摧残它。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大批小生产者破产,不可能提供资本主义发展的市场和资金。科举制的实行和严酷的封建统治,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严禁人民进行海外贸易。明统治者还派出矿监、税使、处处进行掠夺、勒索。清政府则在全国各城镇和交通要道、设卡征税。明政府还实行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剥商人。在此情况下,从事工商业要承担风险和忍受大的盘剥。工商业者虽富有,但没有政治地位。因此,不少工商业者在致富后,不是将钱财用于扩大投资,而是置办田地,开办当铺。这样就阻碍了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影响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

【易混知识】

一、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农业部落、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20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我国古代制瓷业源于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尔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因此,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第二、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第三、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第四、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第五、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敲击时声音低闷。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二、青瓷与白瓷的区别

成熟的青瓷,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青瓷独盛之时。至隋、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立系统。而白瓷的成熟大约晚青瓷400年,它历经隋、唐、五代,方形成自身的体系。特别是当邢窑白瓷以其“类银类雪”的釉色扬名天下后,才最终打破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

青瓷与白瓷两者之间的特征区别,表现为前者胎色较重,釉呈青色碧绿无瑕;后者胎色较淡,釉色洁白匀净。然而为什么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是青瓷而不是白瓷呢?这主要是古代制瓷原料及工艺所决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要烧出纯然一色的白瓷,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除铁技术(上等白瓷的胎和釉中的含铁量必须控制在1%以下),而在古代烧造瓷器因条件所限,只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含铁量在1至3%左右的瓷土,就首先烧成了美丽的青色或青绿色的青瓷。青瓷早于白瓷出现,也与历史变迁、社会习俗的潜移默化密切关联。例如江南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形成人们尚青的审美情趣。而长期生活在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下,北方各族人民多追求一种以白色为美的旨趣。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早期白瓷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出现在窑业历史悠久、制瓷业颇为发达的南方的原因之一。
三、列表区分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不同点

经营形态经营方式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供军队和官府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流通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
家庭手工业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卖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学法导航整体把握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世界地位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各个行业或部门都有其自身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在学习时要注意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 借助身边的工具书查阅下列概念: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资本主义萌芽等。 第二、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将青铜冶铸、冶铁炼钢、瓷器制作、丝织技术的发展情况,按照不同时期分别展现出来,还可以将课本没有具体介绍的造纸业、漆器制造业、棉纺织业等行业也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第三、我国古代手工业在世界上长期居领先地位,素称发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学习时要充分认识其特殊地位。 第四、可以 收集“南海一号”、“南越王墓”、海上丝绸之路等有关资源,领略古代手工业的魅力和影响力。 第五、要注意学会认识、鉴赏文物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高超成就的文物很多,包括金属制品、瓷器和纺织品等各个方面,如司母戊大方鼎、唐朝的“唐三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等,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的典型代表,也是古代中国人创造高度发达文明的典型例证;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代替的物品,所以每一件文物都是国家的瑰宝,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与盗窃、倒卖文物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小资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1972年3月至7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对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基本完整的丝织物和服饰达一百余件。在这批丝织物中,最抢眼的是“素纱襌衣”。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墓主是第一代軑侯利苍的妻子。她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后几年。作为第一代軑侯妻子随葬品的“素纱襌衣”是两千一百多年前的丝织精品。它反映了西汉初期我国养蚕、缫丝、织造的高超水平。 素纱襌衣,身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领口和袖口有较厚重的绛色缘边。如果除去缘边,重量仅为半两多点。根据计算,这种衣料每平方米仅重12至13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两件素纱襌衣。 高级的纱料,并不以纺织的空隙多为好,而主要是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在纺织学上,衡量纤度有专用的计量单位,每9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1克,其纤度称“一旦”。旦数越小,纤维越细、越好。现在生产高级丝织物乔其绢,其纤度为14旦,而素纱襌衣纤度竟然只有10.5至11.3旦。 对此,有人质疑:人类发明衣裳,原本是为保暖遮羞,素纱襌衣既不能保暖,又不能遮羞,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怎么穿呢? 素纱襌衣的命名是从材料品类和形制特点两个方面着眼的,“素纱”,是说制作衣裳的材料用的是没有染色的白纱;“襌衣”,是说衣裳的形制是没有衬里的。《礼记·玉藻》:“襌为絅”。郑注:“絅,有衣裳而无里。”由此可见,襌衣就是单衣。 如果从功用方面命名,素纱襌衣也可以称为“景衣”、“絅衣”、“褧衣”。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仪礼·士昏礼》时说:“景与絅、褧,音相近,义正同。”从功用方面上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是合乎景衣或褧衣要求的。素纱襌衣是古代女子出嫁时套在婚礼服外面的罩衫。
体验高考】 1.(2010·安徽卷)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BCD
解析】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在六安双墩汉墓。 【答案】C 2.(2010·江苏卷)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解析】材料中已经说明了“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即可选出正确答案D,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激动机械轮轴带动古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不停地给炉内加氧,“用力少,见功多”,大大提高冶铁效率。 【答案】D 3.(2010·重庆卷)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材料所说冶炼方法为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C 4.(2010·上海卷)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解析】 棉布在中国出现最早在宋代。 【答案】D 【同步训练】 1.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2.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描写的是(  ) A.青瓷           B.青花瓷         C.彩瓷           D.白瓷 3.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产自中国的可能有(  ) ①茶叶    ②丝绸     ③鸦片    ④五彩瓷    ⑤咖啡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4.“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2010年11月25日“南海I号”沉船遗址科学考察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有金、银、铁、瓷等器物6000多件。专家认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①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 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也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B.官府垄断贸易         C.打压商人                    D.闭关锁国 7.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8.下列对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B.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瓷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C.宋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D.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9.中国古代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府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明代中叶以后 10.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绣,其辄敢拘刷者,禁止。”这说明了(  ) A.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B.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 C.私营手工业比重日益增大                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12.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关于“祖传秘方”的说法和“祖传秘方”传奇式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秘方为什么不能传播开来呢?在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这么一段话:“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时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受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治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受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元稹的《织妇词》中有:“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元稹的《织妇词》中有:“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何影响? 材料二: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歌碑》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费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熟悉、精通)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两,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之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此照把持行市律就处,再枷号一月示儆。” 阅读材料二,请回答: (3)上述引文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4)材料反映出官府对事实真相作了哪些歪曲?
【参考答案】

1.D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日渐衰落。

2.D  注意诗中信息“白碗胜霜雪……”。

3.D  咖啡最早由阿拉伯人发现并在欧洲形成咖啡文化,鸦片不是产自中国,故排除③⑤即可。

4.D   ③体现不了,生产状况是指时的生产工具及规模,分工等。

5.D

6.D 7.C 8.C 9.D 10.B 11.A

12.B  丝绸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最高,发明创造点极多。

13.(1)变化: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发展。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经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历代帝国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3)经济重心南移。

14.(1)原因:个体手工业工匠为了竞争的需要,往往将若干年乃至若干代实践总结的技艺在本家庭成员内部传授。影响到手工业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制约了手工业的进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2)个体手工业生产者中,有些为了技艺传承而不至于泄漏,往往将子女的婚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甚至有终老不嫁的现象。影响:使个体工匠尤其技艺比较精湛的工匠家庭的婚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选择配偶的余地比较小,这严重影响了这类工匠家庭人口再生产,长期以往则必然会使这样的手工业家庭出现萎缩。(3)机匠罢工,机户告状,官府发布告示禁止罢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手工工场中出现劳资矛盾和斗争。官府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偏袒机户,打击压制罢工工人。(4)把机户和机匠的关系,说成“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把机匠斗争说成“怀妒忌之心”;把领导斗争的机匠说成“不法之徒”;把机匠的合理要求说成是“索诈”。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热门高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