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蒙蒙秋雨,我听取了纬四路徐雪华老师的概念课——《生活中的比》,感触很深,简单总结如下:
1、教师的基本功与教学态度。徐老师初踏工作岗位一年,无论是板书、教师的教姿、课堂组织、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基本功相当扎实,“窥一斑而见全豹”,足以说明平时教学教师也是稳稳妥妥,上好每一节常态课,这是每位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徐老师能够克服焦躁、一蹴而就、好高骛远的思想,认真走好每一步,稳中求进,值得学习。
2、“弯下腰”与“放开手”。陶行知先生说:“教从学中来。”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相长。徐老师亲切、简单的语言便于和学生拉近距离,重要的是她一节课都站在学生中间,弯下腰和孩子们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而不是站在讲台高高在上以示权威,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良好。教学改革一直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也有所体现,但碍于教学经验缺乏与个人紧张,放手的“度”的掌握不尽人意,仍是“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共性问题,得在教学工作中细细琢磨,需要每个教师都应认真思考悉心研究。
3、概念课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生活中的比》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与应用,即逻辑学中“概念”的内涵与延伸。百度百科:概念是人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先谈内涵,教材中对“比”的定义为: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换而言之,能用除法表示的关系也可以用比的形式表示,例如:“倍”数关系、圆周率π、黄金比例等等。其中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出:还有“比值”、“前项”、“后项”的概念,课本上没有一一详解,需要教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总结概括,这是课堂的缺失。另外,前项、比号、后项和比值应与被除数、除号、除数和商及分母、分数线、分子和分数作对比,体现知识的迁移,方便学生的理解。再谈内涵,比的应用,如混合物体的材料比,营养物质比(可联系百分数),数量比,线段比······探讨中,有几位老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在联系实际生活说说“3:4”的情境时,学生说出“素包子3个,肉包子4个,素包子与肉包子的比是3:4”,此时教师应该纠正是个数比为3:4,注意对“比”的描述的准确性。关于概念延伸中,讨论最激烈的问题是:篮球比赛中,比分100:96是比吗?这是概念模糊与混淆的点,经商量,建议避免出示这样的问题,或者告诉学生比分100:96不是比,而100:96是比,并举出反例3:0不是比。
课后,徐老师还反思到:概念的抽象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举例感知,进而概括出“比”的概念,而本节课只用一个实例便得出,以偏概全,不符合概念形成的过程,切实需要引起重视。
听取徐老师的课堂,我获益匪浅,我会将课堂的闪光点带入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数学老师!
在教学观摩中成长
宋君名师工作室 张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