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一、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由教材例1中可以发现,统计张丽华所在班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人数蕴含着统计的思想方法。所谓统计的数学思想,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这时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从而方便研究的一种思想。要清楚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2.统计表
(1)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填写统计表,在对应栏里填上对应的数据。
(2)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
3.条形统计图
(1)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确定好横轴、纵轴。
(2)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3)绘制条形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①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宽窄相等意味着把相应数量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若直条宽窄不等,则意味着比较的标准不同。
②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其组成部分一个都不能少,如标题、制图时间、单位、直条、数据、统计对象等。
4.横向条形统计图:用纵轴表示统计对象的名称,横轴表示统计的数据,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二、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1. 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3)制作统计表;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三、运用对应法解决合并统计表的问题(能力点)
在合并两个统计表时,相同的项目要对应好,复式统计表一般要有两个栏目。
四、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它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常用来进行几组数据间的比较。
3.平均数的求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几个(或若干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特点:数量较小时使用比较方便。
(2)计算法:先求出一组数据的总数量,再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就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3)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可以推导出“总数量=平均数×总个数”,也就是已知几个数的平均数,可以求出它们的总数量。(能力点)
4.平均数的判定:几个数的平均数不一定小于其中每一个数,也不一定大于其中每一个数,也不一定等于其中每一个数,它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5.求平均数必须知道的两个条件:
(1)被平均分的事物的总数;
(2)要平均分成的个数或份数,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或总份数)。对于这三个量,知道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1.完整的统计表要有:
(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
(2)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
(3)表示的数据。
2.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外,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是多少。
要点提示:
1.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明统计表(图)的名称和制表(图)日期。
2.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直条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
要点提示:
1.整理数据时,要按编号顺序逐个进行整理,避免重复或遗漏。
2.在进行数据的统计时,划分合理的数据段很重要。
3.在分段整理之后,将各段的个数相加,看是否与条件中的总数相等,是验证统计结果的基本方法,且分段要做到不重不漏。
易混点:分段整理数据时,除了用画“正”字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数数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