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梳理】
1.新中国的成立: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_》,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
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不在代行________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________。
(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依据:《________》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
(2)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人民民主、________原则。
(3)内容:大会通过了《________》,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地位:是我国________的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________和________。
(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________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________和民族团结。
【互动探究】
激疑: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泽东主席像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震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你知道这一新生政权的政治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
探究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回忆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阅读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还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的情况下,政治协商会议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探究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有哪些?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有什么区别?
探究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阅读材料: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一幅对联是: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哪些?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建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建立及完善的?有何意义?
【效果检测】 1.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
工业总产值 | 农业总产值 | 人均收入 | |
1965年 | 2400万元 | 5亿元 | |
1995年 | 5.35亿元 | 23.3亿元 | 81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