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质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说课材料


公开课资料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昌吉州第一中学 李 峰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初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类比、转化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在学本节课时,通过前置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从直观把握直角三角形的一些特征,为此在授课时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个性的发挥提供机会。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勾股定理的第1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勾股定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点要充分体现,以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历史介绍及交流,让学生体会它的文化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直角三角形三边所具备的特殊关系。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介绍在北京召开的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会标“赵爽弦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聆听并感受
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一、观察、发现、类比、猜测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毕达哥拉斯家的磁砖2、提问:是否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都符合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这个关系?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3、由多媒体打出网格,在网格中给出任意三角形,引导学生到格点图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由于网格的不规则,引出用割补的方法进行计算。 独立、仔细观察1分钟,然后4人一小组讨并派代表发表观点结论:a2+b2=c2 猜测并回答结果 小组讨论并举手回答:割补方法不一。原则:不规则经过割补变为规则。
二、实验探究,证明结论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利用多媒体,要求学生由两块面积为a2与b2组成的图形经割补变为c2。
提问:由以上过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此我们得到了证明勾股定理的一种方法:等积法。
学生课前准备了“L”形,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互相协助,将“L”形进行割补。 学生回答:因为是割下来再补上去,所以前后面积相等。由此得到:a2+b2=c2
三、练兵之际用多媒体打出“总统证法”的图形 问题:你能用此图形证明勾股定理吗?独立思考举手回答:用“等积法”可证。
四、自己动手,拼出弦图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四个全等的边长为a、b、c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问题:你能用拼出的图形证明勾股定理吗?小组合作,进行拼图。上黑板将拼图粘贴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总结反思点拨要位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你的感受? 1、学到了用“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及数形结合的思想。2、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也感受到了古人的伟大。我们一定要将此传承下去。
作业布置让学生制作一份与勾股定理有关的数学小报。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昌吉州第一中学 李 峰
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探索勾股定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内容。“勾股定理”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有关知识之后,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几何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勾股定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途。二、教学目标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目标l   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初步理解割补拼接的面积证法。l   掌握勾股定理,通过动手操作利用等积法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2、能力目标l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合理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想象能力以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l   通过观察、猜想、拼图、证明等操作,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l   介绍“赵爽弦图”,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数学激情及爱国情感。三、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掌握勾股定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直角三角形三边所具备的特殊关系。由于八年级学生构造能力较低以及对面积证法的不熟悉,因此本课的难点便是勾股定理的证明。四、教学问题诊断本节主要攻克的问题就是本节的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我打算采用面积法来讲解,但这种借助于图形的面积来探索、验证数学结论的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难以理解,又加之数学课本身的课程特征,在讲解时,没有文科那么深动形象,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法和学法上都进行了改进。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法分析]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实验,自己获取知识,并感悟学习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他们的主动感和责任感,这样对掌握新知会事半功倍。六、教学流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本节课开始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在北京召开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图案为“赵爽弦图”,由此导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展示这一有意义的图案,可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2、观察发现,类比猜想


让学生仔细观察毕达哥拉斯朋友家的瓷砖(图1),从而得到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紧接着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合理猜测:是否任意直角三角形都符合这个“三边关系”的结论?同学们很轻易的得到了结论。最后对此结论通过在网格中数格子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合理猜测——归纳——验证”的这一数学思想。在数格子的验证过程中,发现任意直角三角形(图2)斜边上长出的正方形中网格不规则,没法数出。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发现数不出来的原因是格子不规则,从而想到了用补或割的方法进行计算,其原则就是由不规则经过割补变为规则。3、实验探究,证明结论因为勾股定理的出现,使数学从单一的纯计算进入了几何图形的证明,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让学生亲自动手,互相协作,拿一块由a2和b2组成的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经割补,变为规则的c2,又因两块割补前后面积相等,从而得到勾股定理:a2+b2= c2,也因此引入了“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4、练兵之际这是“总统证法”,此时让学生自己探索,然后讨论。选用“总统证法”,第一是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等积法”,第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地位之高,第三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得出了“总统证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5、自己动手,拼出弦图让同学们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的边长为a、b、c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小组活动,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但有一个前提是所拼出的图形必须能够用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此时已经是把课堂全部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驰骋,提供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开阔,更加自主,更方便于他们到广阔的海洋中去寻找宝藏,学生们拼得很好,并且都给出了正确的证明,在黑板上尽情地展示了一番。6、总结反思通过这一堂课,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数学的思维方式,而培养这种数学思维方式需要丰富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自己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真正拥有数学的思维方式,这一课的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真正做到了先激发兴趣,再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也从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了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把数学课堂转化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七、设计说明1、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数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实验探究证明结论——自己动手拼出弦图——总结反思这五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2、探索定理采用了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结论。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终身发展也有很大作用。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