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复习小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对于小数概念的认识、理解,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引导同学能够根据整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通过迁移类推和对比的方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通过复习,培养同学正确认识自我知识状况的态度,积极进行合作交流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复习整理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对于小数概念的正确认识、理解,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用,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我搜索,了解知识状况。
1.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关于小数的各种知识。(板书:小数的认识的复习)
2.自我搜索一。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在你现在的脑海中,出现最清楚的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现在立刻把这局部知识的概念名称写出来。
同学把自身认识最深刻,记忆最清楚的知识点写在本子上。
师:下面请同桌互相对照,互相交流你们俩所想内容的相同局部,通过交流让自身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
同学同桌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
3.自我搜索二。
师:在刚才的对照中,你发现了自身有哪些没有想起来的知识点,现在可以通过查阅或者向同桌了解等方法细致地了解并强化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同学采取适合自身的方式进行复习整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同桌交流,通过交流比较发现,看看自身的复习整理是否正确全面。
4.自我搜索三。
师:以小组为单位对照交流,找出你没有想到的内容,通过合适的方法,细致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内容。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身没有想起的内容,并说一说自身是怎样发现的,以和自身复习的方法和知识点的内容。 指名让同学说说自身的复习体验和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5.教师进行小结。
教师在对“小数的认识”这局部内容进行小结的过程中,引导同学说的同时,指出知识的关键之处,同时在黑板上进行有次序地板书。
二、迁移类推,对比强化。
1.迁移类推。
师:同学们,整数和小数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我们在学习小数的知识时经常会采取一些整数的知识去研讨一些问题,那么整数和小数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组长同学分类记录下大家的发现。
同学小组交流。
师:请各小组选取自身的代表来交流我们在合作中的发现。
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同学的发现进行有条理地小结。
2.对比强化。
师:虽然整数和小数有很多联系甚至相同的地方,但是它们终究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请同桌进行交流,记下自身的发现。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三、巩固应用。
1.请写出下面小数。 (1)由4个0.1和5个o_0l组成的数是多少? (2)由2个十和6个O.1、2个0.001组成的数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先写出上面的小数,并读出小数,然后同桌交流这两个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各个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记数单位。
同学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组织同学集体交流。
2.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2题。
师:题目中的这些说法对吗?请同学们独立考虑,说明理由。集体交流。
3.师: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应用,你又有了哪些方面的发现。
同学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小结。
4.同学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
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
五、课外作业。写一篇关于小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数学作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同学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使同学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同学良好的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加减法。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师:请同学们同桌结合讨论,并将你们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2.同学同桌进行讨论。 .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同学进行小结,最后做出总结,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同学读一读。 4.师: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需做到什么?
同学交流。
师: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在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同学回答。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同学回答后,让同学进行检验。
师: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巩固练习。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 80×64 6.12—3.58 1435÷35 同学独立进行计算并验算。
集体交流。
二、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题,它们属于什么运算? 指名同学回答。
师: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假如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同学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集体交流。
2.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二十一第6题。 -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复习简便运算。
(1)师: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 指名同学回答。
师:请同学们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同学独立完成。
师: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集体交流。
(3)巩固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 101×87 135×50×2 25×33×4 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引导同学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三、迁移应用。
1.出示:练习二十一第5题。
师: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同学观察回答。
师: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同学提出自身的问题,教师给予肯定。
师: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考虑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方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集体交流。
2.练习二十一第8题。 同学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复习,你想说些什么? 师生交流。
第三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巩固同学的空间观念和意识,能够正确地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 2.通过复习使同学巩固对于所学几种三角形特征的掌握,加深对不同三角形联系和区别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同学的空间观念和意识,能熟练地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掌握不同三角形的关系和区别。教学准备 做一张方位图(只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同学做各类三角形各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空问”知识。 1.师(站在教室的一个位置):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确定老师在教室里具体的位置吗? 教师指名让同学回答。 . 师:为什么同学们会出现不同的说法呢? 让同学充沛地进行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空间”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方位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幅方位图,它全面吗:为什么?你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让一个同学上去将方位图补充完整。 师生一起进行评价或补充。 3.师:那么怎样才干正确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呢?请同桌合作,回顾、整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同学同桌结合进行复习。 4.师:同学们你们整理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 集体交流,师生评价。 5.教师小结:要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确切位置,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点,参照点不同,该点的位置描述也就不同,正像刚才同学们确定老师所站的位置一样。第二要描述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除了明确该点与参照点的方向关系,还要明确该点到参照点的位置,两者缺一不可。 6.应用练习。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26页第7题教学插图。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要确定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首先应该做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结合说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 同学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组织同学集体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同学把确定的方法说清楚。 师:根据题目中的插图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提问,师生进行交流。 二、复习“图形”知识。 1.师: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个图形的知识?(生: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身课前制作的各种三角形,同桌结合完成教科书第127页的第8题。 同学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几种三角形?(同学回答)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分别说一说每类三角形的特征。 同学汇报交流。 师:那么这几种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师生交流。 2.巩固应用。 (1)出示练习二十一第10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将相应的一组用线连起来。 同学连线。 集体交流。 (2)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同学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展示求图上几个角度数的过程,并介绍自身的思路。 同学汇报,师生评价。 (3)练习二十一第13题。 、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你怎样做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同学独立尝试。 集体交流,教师要引导同学证明自身做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展示自身的制作过程。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 四、课外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12题。
第四课时 复习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同学深入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殊功能,能够熟练地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弄清绝对数值,分析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 2.通过巩固使同学在学会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理解统计图传达的各种社会信息,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功能。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在体会折线统计图特殊功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分析统计图传达的社会信息,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功能。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127页的折线统计图的放大图。 练习二十一第14题放大图。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有哪些呢? 同学考虑回答。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表示方式呢? 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折线统计图) 2.师(出示教科书第127页的折线统计图的放大图):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它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桌互相交流,把自身的观点逐条记录下来。 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同学的交流最后做出适当的小结。 二、分析折线统计图。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同学观察回答:是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的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结合统计图分析下面的问题,2000年出生多少人?哪年出生人口最多?哪年出生人口最少?从1997年到2003年出生人口数出现什么变化趋势? 同学观察折线统计图,先独立分析问题,然后同桌结合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 2.师:同学们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地分析问题,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同学提问。 教师引导大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3.师: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97年到2003年出生人口数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师生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地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师出示放大后的折线统计图提出:这个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生:统计的是我们1997年到,2003年博物馆的数量统计图。 师: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你打算分析哪些方面的内容? 同学提出自身想要分析的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同学进行分析。 集体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同学说清自身是怎样得到这样的分析结果的。 教师根据同学分析问题的情况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为什么从1997到2003年博物馆的数量会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呢? 引导同学分析交流,教师做适当的小结。 2.练习二十一第15题。 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同学独立考虑寻找答案。 集体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同学说清理由,理解领会“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含义。 教师小结:由于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只这条未知边的长度要小于l厘米,同时已知边中较短的那一条和未知边的长度的和要大于已知边中较长的那一条,所以未知边的长度可以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10厘米。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统计中的折线统计图,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 师:统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情况,找出原因,提出问题,那么你打算在自身的生活中统计一些什么问题,并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进行分析呢? 同学考虑回答。 五、课外作业。 让同学制定一个统计方案,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项统计,把统计结果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进行分析,写出分析结果,小组内交流。
怎么下载
怎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