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利川市第一实小:李云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4、通过揭示概念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画有线段、圆、正方形的卡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寻找切入点。
师: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
组织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分数的有关知识。
2、揭题。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分数的产生。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
三、探索交流,揭示分数的意义。
1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 ”,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1 ” 。(学生展示成果)
( 2 )老师投影出示图片。(课件出示课本61页的插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 吗?
想:a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b平均分成了几份?
c表示这样的几份?
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 3 )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 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面包、4根香蕉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 4 )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苹果、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 、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 ”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3、让学生自学教材62页中的内容,看看什么叫分数单位?
4、以 14 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
  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③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四、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1、分一分,想一想,完成课本“做一做”。
学生独立操作后,完成书上的填空,并集体订正。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练习十一第一、二两题)(课件出示)
3、说说下面分数表示什么意义?
人的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八分之一。
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的八分之三。
长江干流约有五分之三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 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15 。(    )
(3)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4)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8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六分之一,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     )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单位“1”   平均分    若干份    一分或几份     分数
一个苹果                4           1            14
一个圆                  3           2            23
教学反思:
1、通过简短的对话,摸清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找准教学的起点。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重点是掌握一个整体或者说单位“1”以及分数单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折纸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一个整体和平均分的意义。在单位“1”的教学上应进一步挖掘。
3、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先尝试发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4、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放手给学生,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