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老师的《生活中的比》,从孩子生活中的熟悉的椰子水冲调比例引出,将比和“倍”“除法”“份”“分数”联系,通过找关键词,理解比的意义,体会比的价值,建立比的概念,建构知识结构体系。刘伟男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新颖,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变数学的抽象枯燥为好玩,从寻找魔法石中,探索出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则,感受代数与几何的结合。
黄爱华老师真实近距离的课堂《认识三角形》,是对教材研读的范例,有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黄老师倡导的文本研读与大问题教学,实地手把手交给我们研读教材的方法:找出关键词,呈现结构图,研究“大问题”,对我们一线教师很实用,很有效。
“聊着聊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做一个讲道理的老师”,等等都是将课堂回归到了自然状态,学生也回归成了自然人。在一个个看似平平淡该问题的牵引下,学生思维火花不断迸发,老师则敏锐、机智、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充分地说,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认知和数感得到一步一步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