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课例:河流和湖泊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对黄河的讲解,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3京杭运河的相关知识。
设计理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育学生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
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2)根治黄河的措施。
教学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
关键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复习回顾检查预习效果3分钟创设效果检查情境齐唱“黄河大合唱”歌曲。
希望学生能够慷概激昂的来演唱。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创设问题情境承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让我们来学习《黄河的治理》这部分内容。
提问: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问题生成合作探究7分钟创设自主探索情境    【学术助理】通过预习同学们生成了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走进《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并根据问题分组讨论探究.
教师巡视,个性化指导
   学生根据《生成单》上的问题, 自主合作,生生讨论,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问题讲解10分钟创设思维情境   【学术助理】下面请各小组在黑板展示并分组讲解.
1、学生分小组在黑板展示;
2、其余学生可对其它组的展示情况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对其它组答案的正确性进行订正。
3、学生分小组讲解;
4、学生对“展讲”情况进行评价.
问题训练组内评价15分钟创设评价情境   由学术助理发放《问题训练拓展评价单》.
   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和“分层教学”.
1、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评价.
2、小组竞赛,全班评价.
规范指导提升能力2分钟创设规范指导情境    教师借助《问题训练拓展评价单》及本节知识进行规范指导。
学生倾听,做好记录.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3分钟创设反思情境 1、【教师话白】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学习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
    2、教师补充.
1、学生总结知识点;
2、学生谈体会.
板书设计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3、黄河水患      症状              治理方案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教学反思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