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日本》之“日本的自然地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课本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学好它为后面学好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日本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日本有很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经济打下基础。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本气候,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从位置、地形等方面理解日本气候的形成,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对网络有所了解,有兴趣进行这样的学习。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我组织学生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指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并了解其地形和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四)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
A、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2 20:47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二、讲授三、小结
1. 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 利用学生对日本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1. 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1.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2.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采取情境、读图分析、问题式和比较分析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第二节日本一、自然环境特征1、东亚的岛国1)位置及领土组成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2、多山的地形多火山、地震3、海洋性季风气候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个别指导。学生小组自评或互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当中,针对当下地理教学的现状,在本节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地理教学情境,在开头播放学生熟悉的日本景观,在结尾拓展知识“假如你是日本首相,依据日本自然条件你会如何发展日本的经济?”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完整性。把情感目标不留痕迹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为知识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