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会
白宇峰
一个数学老师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恰当而全面的教学目标。这样你的课才有可能有的放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确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订教学目标。
教师不能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也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在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应具体,富有弹性,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随意拔高教学要求只好会给自己设置教学困难。例如在教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在这节课中除了让学生知道角的概念外,还必须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操作活动角和画角等活动中感知、形成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应该通过让学生闭眼想一想,所画的角的两条边,想一想这两条边在无限延长,来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教师在看来朋友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时,应注意要求富有弹性。应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保护好“尖子”保护学生的创造的火花,对于能力低下的学生针对他们设计训练方案。促使他们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教材的内容结构是根据学科的科学系统编排的,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所排定的次序逐段地逐节地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去优化组合。这样实施教学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结构,在正、反比例意义的相互迁移、比照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当然,教材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论证、精心设计编排的,在正常情况下,是经得起推敲的。因此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应用教材,围绕教材扎实地实施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时,也不能照本宣科,还要依据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和运用教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安排内容,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途径,只有既吃透教材又熟悉学生,才能把握数学知识的体系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使局部教材与整体教材,教材思路与学习思路做到最佳统一,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轻负担,高质量。
学习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激或学生思维的条件,教师精心设问,引发学生问题,要善于设疑,启发深入思考。并且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的留给学生。
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活动,到部分教材都可以设计成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包括操作、游戏、讨论、独立思考、练习等,新授课的知识可侧重于操作、讨论等活动的设计,复习的知识可侧重于独立思考、练习等活动的设计。
尽可能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小组意识,每个成员都要关心小组热爱小组,利用好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群体效应。
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一般最少要把三分之二的时间交给学生活动,要相信他们是愿意自学的,而且是能够学好的,不要只追求形式上的花架子。
尽可能多的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学习内容有坡度。学生本身的素质是具有差异性的,要让所有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收获,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有创新的机会。
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活动,整个课堂都是由学生的活动组成,真正地把学生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课堂上的容量会根据学生的知识面不由自主地增大,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有些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可以和别的小组合作,当然还可以和老师讨论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会主动地在课外努力想办法完成。在这个活动的教学课堂里,每个学生都在做事,而且每个同学都愿意做这些事。整堂课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已学的知识,增强了交往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