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 — 地球仪、纬线和经线。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节的教与学,关系到这一章的教学效果甚至整个地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前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间概念。适量的学生作业(配有大量的图形)将抽象知识平面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用数据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标。用地球 仪观察、演示、讨论比较经纬线事物差异。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
难点: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18 22:32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授: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1.认识地球的形状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学生活动) | 发掘学生已知,调动积极性。 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快乐。 回顾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 |
新授: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小结: |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认识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你看到了什么? 科技小制作:P4 按步骤制作地球仪。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读图 “图1.2地球的大小” (学生合作完成)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学生回答) 学生课后制作完成 学生讲述 | 回顾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对本节知识加深巩固。 培养学生的桂南里归纳能力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本章甚至以后的地理学习中都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这节课一定要讲透彻,让学生理解,并能初步建立一定的空间思维。在教学设计及课堂中优点有:1. 能联系贴近生活;2. 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能直观展示难点知识; 3.教师主导下给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利于学生理解。不足有:1. 对学生已有基础的不了解;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问题,怕学生不理解,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不充裕。2. 问题衔接过渡不自然,语言运用缺乏精炼。3.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不到位。
教学设计中分组合作学习,“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较之以往授课形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预习环节的功能,同时还应继续给与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另外地球仪及多媒体等教具的直观展示作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