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走近国家》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日本部分4个小标题内容,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学情分析
因为本节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生初次接触国家地理不知道如何学习,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理解。再加上由于历史原因学生对日本国家的学习有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学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理思维习惯。
2、能力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2)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3、知识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2)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15 19:35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日本名曲<<樱花>>,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引入新课。
感受日本文化,分别介绍自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国花、最高峰、民族、服装、工业产品、与中国渊源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一)东亚岛国
1、展示课件,指导读图:日本的海陆位置?
学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本所临海域: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
通过读图认知日本的海陆位置。
2、利用课件,指导读图:日本的领土组成?讲述:日本首都东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读图指出日本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3900多个岛屿组成)。聆听,思考,读图找出日本首都。
通过读图认知日本的领土组成。
3、指导活动:计算中国、日本的人口密度,说明:中国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多,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5倍。引导得出结论。
计算日本与中国的人口密度。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提高学生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
让学生总结第一部分所学内容。
学生回答。
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二)多山的地形
1、世界有几大板块?
思考回答:六大板块。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2、展示课件:“六大板块示意图”。
观察,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通过读图探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说明: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读图找出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得出结论:日本的水资源丰富。
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分析示图的能力。
(三)湿润的气候
1、展示课件:日本国花----樱花开谢的推进。

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樱花于每年什么时候盛开。
问题简单,樱花于每年3、4月间盛开,学生回答问题踊跃积极。
培养学生胆大回答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小组合作讨论:樱花为什么推进开放。讲解:日本地形狭长,地域差异很大,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樱花由南向北,逐渐开放。
小组合作学习秩序良好,并有代表发言。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展示课件:东京与北京的气候、降水资料。引导学生比较,进行评价。
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东京与北京纬度相近,但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两到三名学生总结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学生总结比较全面。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五)作业
布置作业
学生记录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日本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组成。
2、首都、民族、语言。
二、多山的地形
三、温湿的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新课开始,一些学生听到要学习日本,怨声很大课堂一片混乱,经过几分钟的解释,课堂才恢复平静。后边的课堂进行中学生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且能做好课堂笔记,许多学生本节课收获很大。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这节课也能举手发言。

教学反思
新课刚开始,学生不认真听讲,而且课堂混乱,经过几分钟道理的讲解。学生开始回归课堂,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学生填写地图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管理出现漏洞;自己在地理国家教学部分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