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一节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两个主要内容:首先运用文字和地图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位置,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这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意义以及“十字路口”的重要性做了必要的铺垫。其次是掌握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地形;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这为下节课气候部分做铺垫,明白地形对气候以及对经济活动与人口分布的影响。火山地震部分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哲学思想的渗透教育。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学的亚洲地理知识点基础上的继续和延伸,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高涨,积极性也很高。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或合作学习能顺利完成学业,学生能直观分析地图,提出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效果很明显。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因素不能接受当堂所要掌握的知识,对知识点认识比较模糊,这需要教师课后辅导,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教会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读图,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地图的查找,掌握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地形;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另外也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以及山河分布特点。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15 08:37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进行新课
(四)当堂训练
通过投影导入。(出示亚洲政区图,标明北亚、东亚、西亚、南亚、中亚,唯独缺少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位置,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掌握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地形;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通过四次“先学后教”(详细内容见附件)
(详细内容见附件)

(投影出示,学生朗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做适当点拨。后教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点拨、归纳。并板书

说明: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要求,只向学生出示知识与能力目标。
板书设计
东南亚一、东南亚的范围和位置                 中南半岛1.东南亚的范围                 马来群岛                  纬度位置2. 东南亚的位置                  海陆位置二、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1.中南半岛①主要河流②山河相间,纵列分布③河流与地形的关系2. 马来群岛①主要岛屿②河流与地形③多火山,地震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是:1.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学指导与学生的自学使学生们“动”了起来。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当堂训练—检测学习效果”,这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确实有着事半功倍之效。3.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在巡视的环节中,不但督促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进一步的让全体学生真正地融入到了课堂,真正体会到了紧张有序地学习带来的快乐。4.在本节课,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让学生翻开课本,而是要求学生反复地读图、析图、记图、用图,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感知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或机械地将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地图这一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的作用。
当然,本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有待于解决问题与不足之处:1.在学生的自学阶段,我对于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导致原本设计好的环环相扣环节,略显脱节,不连贯,没有达到很好的层层递进的效果。2.在设计上单纯地是学生的自学,缺少同桌合作、小组讨论环节等等。
总之,通过这堂课,我更加认识到了:课堂上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少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生才是主导课堂的一切;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当堂训练,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