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数的学习和探究,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针对这一点,在设计此课时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本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彩带 米尺 苹果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 8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发现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一米。

提出问题:如果用“米”作单位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2.分物。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3.引入新课。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兴趣。


⊙探究分数的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说出的意义。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出的意义。

3.课件出示教材46页香蕉和面包图片。

(1)说一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


(2)同桌合作分一分这盘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几种分法。

预设


生1: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2: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3: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7份是这盘面包的。

4.认识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总结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二)认识分数单位。

1.填空。

里面有(  )个;里面有5个;里面有(  )个。

2.教师明确。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单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手中的学具动手折一折、分一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反馈练习

1.教材47页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判断。

(1)表示把单位“1”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3份。(  )


(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3) 涂色部分占这个三角形的。(  )

3.课间活动。

由一个组的女同学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后,其他同学回答:

(1)表演节目的女同学占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2)表演节目的女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4.2根小棒占整体的,猜一猜一共有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题巩固单位“1”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课间活动使学生明白单位“1”发生变化,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找分数,跟家人说一说这些分数的意义。

2.教材47页3、5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