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复习完因数的概念后,可以采取了教学故事进行导入:孩子们,你们每个人的学号就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今天你将带领你的小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请举起你手中的学号牌,让你的小精灵和别人认识一下。(学生举起自己手中的学号牌)请36号小精灵和24号小精灵上台来,分别站在讲台的两边。再请是36号的因数的小精灵站在36号的一边,是24号的因数的小精灵站在24号的一边。这时候,举1、2、3,4、6、12号牌子的同学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在他们左右为难的时候,我顺势利导:“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帮帮他们,给他们出出主意吗?”
学生马上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了问题——这些小精灵们应该站在他们俩的中间。在这样的小故事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思维和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在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弄清了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还知道了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导入(原创)
沙河二小: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