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 》教案设计
河北省香河县第十一中学 李雪平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基础。另外,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课程标准】
1.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实践能力。
(6)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2)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了解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用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引入新课(课件)。 2.请学生说出描述天气的词语。(指导学生做游戏) 3.总结并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4.指导学生讨论——你心中的天气是什么?学生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 5.指导学生学习天气与人类的关系(课件)。 6.问:“天气预报的途径获取有哪些?”。师根据回答板书。 7.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课件)。师简介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8.认识卫星云图。指导自学。 9.天气符号。 出示天气符合卡片,组织游戏“天气符号”抢答。 10.指导学生欣赏天气预报(课件)。指导学生播报天气。 11.文字天气预报的指导学习——风向、风力。 12.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 看图并倾听。 争先恐后说词语。 回答。 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派代表发言。 分析材料回答并自由发言。 畅所欲言。 观看制作过程简图。 学习卫星云图的基本知识。 熟悉天气符号并说出记忆的诀窍。抢答。 学生欣赏后模拟主持人播报。 小组探讨学习后,学生代表到讲台讲解。 学生总结。 |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烘托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协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结合生活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开阔学生眼界,活跃思维。 学生受到科学探究的教育。 培养自学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及表达能力。 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拓展知识面。 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