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教学内容:省编义务教材第九册p54例1和例5
教材简析: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估算乘法算式的积和除法算式的商、 “求积的近似值” 和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既是对近似数知识学习的一个终结性对比,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在实际意义上的感受。本堂课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是必要的,并感受到近似数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到用“四舍五入”法并不是取近似值的唯一方法,在教学中适当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些更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取近似值的例子。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内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渗透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的例子,使学生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自己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认真计算、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取商的近似值时,为什么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的道理;自己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精确度;知道一个近似值所表示的不是一个数,而是一类数所共同具有这个近似值的一个范围(或者说是区间)。
教学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来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把握取精确度的生活意义。
教学设想: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准确数(或者说是精确数),但更多的是近似数;由于统计、计算和交流的方便,生活中自然地产生了通过直接计数或者经过四则运算得到的近似数,让学生感受学习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是一种正常的学习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上来展开整个新知的探索过程,在不断产生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成功地来占有新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体验学习探索成功给学生带来的愉快。
4.本节课以生活实际所存在的近似数的现象引入,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设疑引出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知识迁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与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和启发,来理解和掌握学习新知,并使学生从自己的基础上和接受方式上来同化新知。
一.           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
1.        说出发生在我们身边和生活中所熟悉的数:
⑴.在这次数学年会上,共有5位老师上课,听课的教师大约有250人。
⑵.莫干山主峰高度是720米,世界第一高峰珠玛朗穆峰高度是8848米。
⑶.我国领土的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258个德清县的面积。
⑷.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获悉:我国现在约有13亿人口。
⑸.逸夫小学多功能教室的占地面积是252平方米。
⑹.数学书有131页,字数80000个,定价5·30元,于2001年4月第7次印刷。
评析:通过学生感受这么多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可遇的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体会到近似数比准确数在生活中更具有应用性,这些数可以从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计算、估算和查找得来,有机渗透学习方法。
2.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学生相互可以商量,并思考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        交流学生的各种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学生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4.        引出结果:这些数,我们一般可以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
⑴.与实际完全符合的确定了的数,称为准确数。例如:5位,131页,⒌30元等。
⑵.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例如:250人,720米,252平方米等。
5.        展示这些近似数是如何得到的:
⑴.说说你对近似数还了解多少?
⑵.近似数是怎样得来的?
①数:例如250人,131页,13亿人等。
    那么这里面的13亿是怎样从12。9533亿人得来的呢?这个数保留几位小数?保留整数只要看到什么位?如果将这个数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为什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2.9533亿≈13亿
    12.9533亿≈12。95亿
说明:从最基本的数数中,再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②测量:例如720米,8838米,960万平方公里。
说明:在直接测量中,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的限制,往往得不到准确数。
③计算:例如252平方米 ,80000个字,960万平方公里等。
       多功能教室的长是17。9米,宽14。1米。面积是:
      17.9×14。1=252。39≈252平方米
      这个积保留几位小数?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呢?怎样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准确积,然后根据需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多看一位,再四舍五入)
说明:由于实际中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小数位数,通过计算只要取有实际意义的小数位数就可以了,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四舍五入”也是一种常用的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④形成板书:
              积
求  一个数  的近似数 :  “四舍五入”法
二.           设疑激趣,独立探究(祝贺你,猜对了!)
1.  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为什么?
   ⑴.逸夫小学平均每班学生接近57人。
   ⑵.北京申奥成功得票数约是大多伦多的⒉5倍。
   ⑶.上个月何老师家平均日开支大约3⒍67元。
   ⑷.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数是日本金牌数的  7  倍。
  师:同学们的判断都是对的,它们是近似数,有些近似数是符合实际的,是真实的;但有些近似数不符合生活情理,也不符合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说明:从生活经验和具体的语言叙述中学会判断准确数和近似数,既是对旧知的巩固,又能顺利地为引出要学习的新知作好知识上的铺垫与过渡。
2.  在每一题的前面,均加入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⑴.逸夫小学共有3133名学生,55个班级。平均每班学生接近57人。
⑵.北京得56票,多伦多得22票。北京申奥得票数约是多伦多的2。5倍。
⑶.上个月(30天)开支1100元。上个月何老师家平均日开支是36。67元。
⑷.中国金牌28枚,日本金牌5枚。中国金牌数是日本金牌数的7倍。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方式,通过计算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计算有困难,同学们相互可以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说明:通过老师的设问,激起了学生要明白哪些近似数是真实的,哪些近似数是错误的这种求真求知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计算结果的学习过程中去。
三.           学习与讨论,探索计算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1.  提出思考性问题:
每一道题你用什么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你这样解决的理由是什么?题中这样解决的理由是什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它们哪里相同?哪里不同?怎样不同?
说明:提出学习探索中关键性的核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容易让学生发现求商的近似值时,仍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使知识和生长点和学习方法得到了积极的迁移。
值得借鉴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求近似数的方法归纳完了。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