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教委小学教研室 赵中华
今年5月,人教社小数室把数学示范课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接受任务后,我们认真学习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要示范的五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7月初将教案的第一稿向小数室的各位领导与专家作了汇报,听取专家意见后又做了修改,于7月份对学前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时间又比较短,我们的课和教学设计难免存在不尽人意或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突出体现了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套难得的好教材。
下面分别就《长短》《认识物体》《分类》的教学设计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做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它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①看出来的。②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⑧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支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
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教师语言要通俗、得体。
3.练习一第5题,目的是渗透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最长的后面划上对号,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想法,不必要求学生把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
《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时,要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每组学生把礼物倒出来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在这里教学要求比以前降低了,不要求学生都会总结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有的学生会说也可以,但不要求学生必须会说。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拿出同样形状的实物,亲自摸一摸它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记忆图形的样子,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或画片都可以演示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想象,教学时可通过五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巩固表象,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即:看实物摸一摸──闭眼想象四种图形并用手势表示──按要求闭眼摸实物──给实物判断是什么形状的──辨认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四种形状的物体,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对四种物体形状的体验。
最后通过活动,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做一做第一题第一幅图,主要是让学生操作活动体验圆柱可以滚动;第二幅、第三幅图,是利用四种物体搭一搭,使学生体验球可以滚动,另外三种形状的物体都有平平的面,所以搭起来很平稳。做一做2,“看谁摸得准”,通过说名称,让学生摸实物──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实物──给一实物、说出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练习三第2题的数图形,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教师让学生任意搭物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把握好教学要求。由于这些实物和图形学生接触比较多,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摆弄实物,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辨认就可以了,不要提更高的要求。
2.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触摸、拼摆,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3.学生表述的语言不一定规范,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许多其他知识,教师可以给予肯定,但不能要求其他学生都会说。
4.每个小组活动中用的实物都应有一个所学习的四种物体形状以外的一种物体。
5.教学中出示的图形要注意图形的方位、大小和颜色。
《分类》作为一个单元出现,比现行义务教材内容更充实、更丰富了。本单元教学分类的两种方法,本节课教学分类的意义、作用以及按一种标准分类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到。限于教材的容量,只能反映一部分实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商场实地考察、或用录像表示,没有条件的也可以将主题画制成投影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这样做主要是给学生创设情景,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们从学生生活引入,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两次远景镜头展示商场物品的摆放,初步感知商场的商品是把同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的。然后用两次近景镜头,展示每一层摆放什么物品,售货员阿姨把物品放在什么柜台,放在什么地方,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并引导学生猜测阿姨把物品摆放到柜台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为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互相评价,使学生体验分类的作用和必要性。
做一做,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同时也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练习六l~3题,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渗透了集合思想。第 1题圈一圈,只正面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涂颜色,要渗透美感;第3题只把不同类的圈去,不要再问为什么了。补充练习,把一些物品混放在一起让学生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体验分类的技巧。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节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设计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学习素材。
--------------------------------------------------------------------------------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
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
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