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案例3感受神秘的宗教和艺术魅力活动课教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案例3感受神秘的宗教和艺术魅力
活动目的: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佛教和道教,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合作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欣赏秦始皇陵兵马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从中去感受、体验劳动创造的艰辛和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从网上下载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用PowerPoint制成教学课件。
2.上网查阅资料,编写宗教与邪教的区别、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资料。
3.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组,要求每组同学根据对佛教和道教的不同理解,确定表现形式。并收集有关宗教、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读物、图集、仿制品等。
4.教师向学生说明活动内容,学生按要求制作道具,并准备所需的材料等。
5.教师查阅的主要参考书及网站: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文化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历史天地 http://www.pep.com.cn/lishi
活动步骤:
1.学生分成小组积极准备。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讨论确定本组表现方式。
2.在课堂展示中,每组同学用不同形式表现佛教和道教,争取组内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由于时间关系,选择2—3组同学当堂展示,其余组的活动可留到每节课前3—5分钟完成。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从各组不同的表现方式中,更全面地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欣赏秦始皇陵兵马涌的图片、仿制品等。
5.学生自由表达看后自己最大的震撼。
6.动手做一做小陶俑。
活动过程:
同学们确定的表现形式各具风格,有的从雕塑、壁画的艺术成就上来展示,有的通过介绍佛教道教名山,有的从佛教和道教不同的建筑风格来体现,还有……
首先登台展示的这组同学阵容庞大,全组成员一起上台。首先是一位同学把他们绘制的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贴到黑板上,另一位同学介绍佛教诞生于古印度,阿育王时期向周围国家传播,西汉时从西域等地沿着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来到我国中原地区。接着两位女同学把经过精心挑选,用毛笔写的两首古诗贴到黑板上,如下:
《枫桥夜泊》                 《江南春绝句》
   张继                           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枫渔火对愁眠,          水村山郭酒旗风。
    姑苏城外寒山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全班同学齐读后,台上的一位同学问“从这两首诗中,你能谈谈学到哪些与佛教有关的知识吗?”有的说能看出南朝的寺院很多,说明当时统治阶级重视佛教。有的说知道了南京最著名的寒山寺,由此可见寺院是佛教的建筑特点等。然后是一位手拿一幅自绘“老子”画像的同学走上前,旁边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道教起源于中国,“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人称“太上老君”。最后是一个同学模仿道士炼丹,一边炼丹一边把炼好的丹丸放到嘴里,同学们被他的滑稽样逗得开怀大笑,另一个同学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述了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过程中发明火药的小故事。在表演中,同学们积极展现自己所知道的,在欣赏时,同学们轻松了解自己不知道的。
在课堂展示中,赢得掌声最多的是其中一组同学表演的短剧《猜一猜》。最先上场的是两位脖子上挂着自制佛珠的男同学,其中一位双手合掌,口中念念有词,另一位双腿一盘,竟然坐在地上,手中敲着泥塑的木鱼,口中模仿敲击木鱼的声音,在笑声和掌声中,摇头晃脑地走下来。接着两位挽着发鬓的女同学,手拿拂尘飘然而过,后面是两位在胸前画着十字,口中念着“上帝保佑”的小基督教徒从两边徐徐走到同学们中间,最后上来两位裹着教室窗帘的白衣天使,头戴一顶纸糊的白色小帽,双手掌心向上,行了一个跪拜大礼。同学们掌声不断,爆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在欢笑声中小组长请同学们猜一猜刚才表演的四幕分别代表哪一支宗教。
然后同学们一起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仿制品,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泥土、橡皮泥、白萝卜、土豆、刻刀等,大胆去尝试,捏一个或雕一个小陶俑。同学们兴趣高昂,各展其能。有的把一块黄泥反复揉捏,然后分成两部分,先用一点做陶俑的头,另一块做身体。有的把萝卜去皮后,先雕出陶俑的大致模样,再精心去雕塑面容和姿态。短短十分钟,一块块普通的黄泥,一个个萝卜、土豆,在他们的小手中变成一个个小陶俑。
学生天地:
1.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适当的分工,准备简单道具:用打盼籽或红豆等材料申在一起制成佛珠,用白纸糊成小帽,用白色窗帘制成长袍,用一条条细细的白纸和木棍制成拂尘。
2.学生绘制佛教传入路线图和八卦图,还有与佛教和道教有关的画等。收集与佛教、道教有关的诗和用语等。
3.学生上网,输入www.sohu.com,然后搜索“秦始皇”,就能欣赏到许多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
4.学生收集兵马俑的图片和仿制品。
5.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作品不满意,又利用课余时间仿制青铜面具、北京人头像、兵马俑等,仿制的兵马俑,最小的如手掌般大,惟妙惟肖,最大的竟同真人一般大小。
背景资料:
1.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
佛 教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发源于古印度,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其基本教义认为,现实人生就是“苦”,生老病死等等全都是苦。痛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指贪、痴等一切烦恼)、“业”(指一切身心活动)造成的。“惑”、“业”引起的善恶行为,产生轮回报应。摆脱痛苦的惟一道路,就是学习佛教经典,遵守戒律,打坐静修。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斗争,而追逐虚无的“不生不灭”。它同其他宗教一样,都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断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在许多国家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教派。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人类既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应当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自尊自强,做一个有益于人类、国家、社会的人。因此,宗教是要把爱国爱教,爱主爱人融为一体的。
正统宗教与邪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邪教与宗教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教义的内容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宗教与政治、与国家的关系上。宗教是为了国家统治的利益,为向人们灌输对权力的畏惧和服从才有存在的价值。邪教之所以是邪教,根本点在于其具有反世俗生活和反国家性。应当指出,世界上那些具有伟大传统的宗教本身都是反对邪教的。特别是那种欺世惑众的、非理性的邪教。真正的宗教、伟大的宗教在本质上是理性的。邪教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不仅在于其违背了人类基本的道德理念和法律准则、也对宗教信仰造成极大危害。邪教危害社会的过程中,也严重损害正常宗教的合法权益,伤害宗教情感,危害宗教信仰。
邪教常常利用正常宗教中的一些教义和说法招摇撞骗,有的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就很容易使一些对宗教不了解的人将邪教与宗教混为一谈,将邪教的歪理邪说当成宗教信仰加以接受。近年在中国冒出的邪教“**功”,因其盗用宗教名词术语而形成一套歪理邪说,也被一些人归入宗教之列,看成是一种宗教信仰。其实,恰恰相反,“**功”以各种非法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害人夺命,完全具备邪教的各种特征,并对正常的宗教信仰自由造成极大危害。“**功”的教主李洪志以“上层次、消业、圆满”等信念驱使信众聚众闹事,扰乱社会秩序,这绝不是正统宗教的所作所为。
“**功”现象给人的深刻警示之一,就是在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防范和打击邪教。从这一点上说,中国政府对邪教“**功”的取缔,既是对人权的保护,又是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正义之举。正统的宗教对邪教祸害人民、制造事端、扰乱社会是深恶痛绝的。正统的宗教祈祷的是社会祥和,热爱的是生命长久。人们要分清宗教与邪教的不同,坚持正信,阐明正道,弘扬正气,慈爱和谐,济世利人。
2.学生的作品(略)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