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案例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一味地执行教学预设的过程,而是要善于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生成契机,不拘泥于教学预设,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转化为新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随时调整教学预设,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这也是对原有教学预设的完善和补充。
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中,教材出示了57+49=?,并给出了下图的算法。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理解阴影部分的算理,感受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加,可以将两个数的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与个位分别相加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先尝试解决,再按照课本的解法进行教学。
生1:57要想凑成60,只要让49帮帮他,给他3就可以了。
学生这种拟人化的汇报似乎让我看到数字的跳动,也许这样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于是,我对学生说:“张老师有个游戏,你们愿意参与吗?如果把57和49看做两个会说话的好伙伴,你们能扮演他们来商量一下如何计算简便吗?”这时,课堂上小手此起彼伏地举了起来。
生2:49说:“57,你给我1个1,帮我凑成50,好吗?”57答应了。算式是:56+(1+49)=56+50=106。
我抓住时机,继续引导:“谁还能像他这样,找到不同的简便算法,说给大家听呢?”
生3:57和49商量说:“咱俩都先变成50怎么样?”49说:“行啊,都变成50也很简便啊。”算式是:57+49=50+50+7-1=100+6=106。
生4:57说:“49,我想变成100,你能帮帮我吗?”49说:“好说,我给你43就可以了。”算式是:57+49=(57+43)+6=100+6=106。
生5:49说:“57,你能帮我凑成100吗?”57说:“没问题,我给你51就可以了。”算式是:57+49=6+(51+49)=6+100=106。
生6:57说:“49,咱俩先把整十的加在一起,再把个位加在一起,好吗?”49说:“没问题!”算式是:57+49=(50+40)+(7+9)=90+16=106。
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简便算法。全班同学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在他们自由编造的小故事中,枯燥的数学变成了美丽的童话,冰冷的数字赋予了孩童般的生命。孩子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他们发现数学原来也会这么有意思!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 ,我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并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灵机一动,调整了教学预设,却为我们收获了一个数学童话般的惊喜。《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激起他们的创新火花,彰显生命课堂的美丽。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案例
课题组  徐青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