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另一种运算形式,它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归纳,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归纳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能力.
3.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及化归思想。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发言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探究出确定两个负数相乘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符号规律。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情 境 引 入 | 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对课本情景进行了改编 : (演示)装满水的甲水杯向另一空水杯乙注水,让学生观察两水杯水位变化情况。 同时设置了两个小问题: 想一想: ①4分钟后,乙杯水位上升几厘米,你有几种方法计算?( 3+3+3+3+3=3×4=12 ) ②此时,甲杯水位下降几厘米? ( 3+3+3+3+3=3×4=12 ) | 学生会想自己动手来实践一下,然后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来实践运算 |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问题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问题②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为何①②算式完全相同?如何区分?由此引入正负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引入新课。 | |
练一练 出示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合作 交流,然后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补充修正,完成对所学知识模型的构建 | 参照课本知识点来做题 | 这组练习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及时巩固异号两数相乘得负的新知。二是由过去对相反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求一个数相反数的方法.为归纳两负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提供理论依据,降低难度。 | ||
巩 固 应 用 | 基 础 小试身手: file:///C:/Users/llx/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4515.png(-3)·9=(-5)·(-3)=(-0.5)·(-2.5)(-15)·(-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课堂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问题,大胆放手利用合作小组集体的智慧总结 。 口 答 (-4)·(-4) =(-5)·(-4)=(-30)·9=抢 答: 找出下列有理数的倒数: 2,6.25.5 ,思考:倒数是本身的数是() 拓 展 趣味数学: 在整数-5、-3、-1、0、2、6中,①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积的最大值是多少?②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积的最小值是多少? 练一练: 9·(-5) (-25)·(-8) | 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去完成 | 巩固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规律。 注意:(1、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定号,后计算. 2、分数与小数相乘时要统一成分数计算.) 熟练运算技能,加深对乘法法则的印象。自然引入倒数概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及时巩固提升对倒数认识。 ①通过小组合作参与的数学小游戏,更好地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②经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反复实验、充分论证找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规律。 及时巩固多个有理数的乘积的符号规律。 | |
板书设计 | ||||
有理数的乘法例题: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通过基础训练和创新训练,从识记、掌握、运用、迁移四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通过独立探究、小组讨论、上台发言来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观察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情绪和态度:是否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顽强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反思
这种有效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本节课所用的思想方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学习过程也有一个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