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那大中心学校  梁丽秋
课时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坚式计算,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
2、              通过 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觉能力。
3、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点: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并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法:通过创设情境,运用讲解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及练习的方法。
教学教程:
一、         复习。
1、口算:
4×8=      5×4=      6×9 =      3×8=     5×9 =    4×6=
2、(    )里最大能填几?
(    )×7﹤36   (    )×8﹤42   (    )×4﹤18  (    )×5﹤39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例1的情境。
教师:学校要开六一联欢会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地准备,这几位同学打算用
15盆花平装扮校门口,每几盆为一组,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呢?请同学们用圆圈代替花在草稿上画一画。
三、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没有余数。
提问:15盆花摆完了吗?摆了几堆?可能怎样列试?
15÷3=5(堆),这个5表示什么?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              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指导写除法竖式。
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不一样。“?”是竖式的除号。被除数写在里面,除数写在外面,表示把总数进行平均分,把15每5个分一分。那么分得的结果即商就写在横线的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这条横线和加减法竖式的横线一样也相当于等号的意思。
(2)
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指导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5和3的乘积
           除数------5 ------被除数
(分的结果)
被除数减云除数和商的乘积
                       0
  交流:竖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提问:被除数下的15表示什么意思?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而不写在个位上?0是怎么来的?
(3)即时练习:35÷5和27÷3。
3、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联欢会,负责布置会场的几名同学在教室里遇到了新的问题。
提问: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
教师:这个问题先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有问题可能和同桌交流,还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23根小棒摆一摆。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得出结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
鬼片那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分数就叫仡余数。今天我们一起平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
(3)你能列出竖式吗?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书写横式和竖式,教师指名两个学生上台板书。
汇报时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①   23÷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②   23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20”表示什么?
③   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④   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教师指导:先写商,接着用6个点表示还剩,最后写余数“3”,读作:商4余3。
3(盆)
23÷5=4(组)
余数
              3
(4)引导学生观察例1、例2,这两题竖式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
(5)回顾小结。
四、         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              做一做13÷3和47÷6。巩固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即时练习: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五、         课堂小结,质疑问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有余数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先教学生表内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并组织学生交流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这为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打下了基础,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教学则采取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自己尝试写竖式,接着奏班交流反馈。在明确写法的基础上,再出示“做一做”的练习巩固新知,在练习中着重提问学生如何想商几?最后总结得出试商的一般方法:想出除数乘什么最接近被除数,同时又小于被除数。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