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识来说,我们都是在摸索、学习中前进,我喜欢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而且可以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加法、乘法交换律的一些小想法......
要想弄清楚加法、乘法交换律,就离不开先来谈一谈加法和乘法的定义,什么是加法?什么是乘法?你能说得清吗?在一节课中,我和学生一起首先探讨了加法的问题:加法中的“合并”只是同类事物吗?不同类的属于加法吗?我首先打了个样: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数数”来解释:有两盒糖果,先数出第一个盒子里的3个,再数出第二个盒子里的4个,最后的结果就是3+4=7个糖果,这就是所说的“合并”。对呀,这就是加法,那么,我们不可以先从第二个盒子里数出4个糖果,再从第一个盒子里数出3个糖果吗?这样还是4+3=7个糖果吗?这不就说明3+4=4+3了吗?这不就是加法交换律了吗?学生们吃惊的捂着嘴巴结巴的说,这,这,这不就说明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加法交换律了?
接着我们一起研究乘法,这次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不少,激动了许多。学生举例来表达什么是乘法:我们教室有6行座位,每行9个人,我们班一共多少人?我们可以用行数×每行的人数也就是6×9=54人求出全班人数,也可以用每行的人数×行数也就是9×6=54人算出全班的人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说:这不就是6×9=9×6吗?这不就是乘法交换律了吗?原来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了啊。
有个学生撅着小嘴巴说:为什么当时不告诉我们呢?非得到四年级才让我们学习这些运算律?
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我也很迷茫,之后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问了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从书中我了解到:俄罗斯的教材,在一年级学完加法的定义之后,立刻根据并集的意义写出了:T+K=K+T,交换律出现的很早。对于乘法交换律,俄罗斯教材早在二年级已经给出:a.b=b.a。对啊,加法、乘法交换律没有什么神秘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俄罗斯教材那样去展现给学生们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问了有经验的老教师,她告诉我:学习运算律不仅是为了计算简便,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对于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运算律”的教学,应基于数学本质,引导学生在基本活动中体验教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实现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明白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到高年级让学生理解“运算律”只是表示结果一样,算式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我深深的思考了好久好久......交换律不一定跟着定义一起出来,一开始还是应该比较严格地介绍加法、乘法的意义,等稍微熟悉之后,就要马上教交换律。等下次教“运算律”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多举几个生活中不可交换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交换”不是容易得到的,满足交换律是需要证明的一种特殊情况。
我信心满满的跟学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四年级才系统的学习“运算律”,学生表示以后一定要多问为什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改变,有些东西还是值得保留的。 知识本不应该有多么死板的禁锢,每个人也应该有每个人的理解,对于前人的成果,我们抱有敬畏之心去学习,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体会。随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前人的光芒发挥到最亮、最美!
在最美的年华里,希望我们可以不负昭华,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