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有多长》听课反思


现场课以两节课为例,听了赵丽丽《教室有多长》这节课,我有几点感受:
1、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体现在测量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做了关于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的确定等方面,使学生养成先思考再行动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完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进行操作体验,让每一名学生对测量都有最直接的体验,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到度量的本质——度量单位的累加,为进一步的交流与反思积累足够的素材。
3、注重活动之后的交流与反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在交流与分析中对测量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交流中,设置了足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听了赵美蓉《课桌有多长》这节课我的感受是:
1、学生在未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已经有了自然测量的经验。定制新课桌的情景,激活了探究欲望,引发认知冲突:“同样的课桌长边,为什么数量不相同?”使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2、适当的学具为学生有效操作提供了保障,丰富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真实体验提供了实践支撑。学生在“观察——比划——调整——记忆”的反复操作中,让抽象的长度单位“厘米”变得可看、可触、可感,对“1厘米”由模糊的生活经验上升到了标准长度,丰富了1厘米的表象。在找几厘米、估、量、画等操作活动后,通过交流、辨析、反思逐步明晰了用直尺量和画的方法,体会度量的本质。
    3、再次测量课桌长度,首位呼应,既巩固了测量方法,又扩展了厘米表象的外延。作为测量教学的起始课,本课中的一些结构与方法(如:观察、认知、体验、操作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做了很多的铺垫。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