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也许还太小,尚不能记录下课改对他们的巨大影响,然而细心的我已在手记中记录下了他们美妙的变化、成长的足迹!现摘录其三以飨读者。
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童话世界等图片为学习素材,展现在眼前犹如一幅幅精彩的动画世界,一旦进入学生的双眸,智慧的火花便会擦燃点亮,如下面的这个教学片段(看图写加法算式):师:(出示小羊图)瞧!松软翠绿的草地上两群小羊儿正高兴地在上面撒欢儿,你们瞧,它们多顽皮呀!谁能根据图意,写出加法算式呢?生: + = (内数字略,下同)因为左边一圈有只,右边一圈有只;生: + = ,调皮的羊儿有只,乖羊儿有只,老师你瞧!调皮的羊儿不吃草,在东张西望呢!生: + = ,打哈欠的羊儿有只,没打哈欠的羊儿有只。生: + = ,跑着的羊儿有只,站着的羊儿有只……
学生那滔滔不绝的话语,跃跃欲试的眼神,充满童真童趣的思维,足以令我瞠目,原本是一道开放题,通过质疑,却引发出这么多精彩而有趣的分类方法,于是我因材施教,极为“放飞”孩子鲜活的思维,允许他们“自圆其说”。
二在教学中我曾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观察你们小组的同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1. 我们小组男同学有5人,女同学有3人,一共有几人?
2. 我们小组一共有8人,男同学有5人,女同学有几人?
3. 我们小组一共有8人,有4个戴了红领巾,有几人没戴?
4. 我们小组今天有3人穿了校服,有5人没穿,一共有几人?
5. 我们小组有8人,有3人扎小辫子的,有几人没有扎?
6. 我们小组有2人穿着白网鞋,有6人不是,一共有几人?
7. 我们小组有5个短头发的,有3个长头发的,短头发的比长头发的多几人?
这些富有个性色彩和创造性的回答,让我们惊叹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也学得很好。
三在近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努力遵循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乐学、爱学。其间经常会深刻感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索。例如:我在教“分西瓜”这一课时,我首先跟着学生唱《西游记》片尾曲,然后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啊!同学们都会唱,喜欢这首歌吗?(学生非常高兴地讲自己知道的事)
师:今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片果林,大家知道八戒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八戒很贪吃,很懒惰。
师:瞧,八戒摘来一个什么?(大西瓜)
师:八戒把西瓜分成了10块,分给师父和师兄弟们吃,猜一猜,八戒可能会怎样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高小手)
生:八戒吃5块,留5块给师父和师兄弟吃。
生:我猜八戒自己会吃9块,留1块给师父吃。
生:我认为八戒会吃4块,师父吃2块,孙悟空吃2块,沙和尚吃2块。
生:不对不对,贪吃的八戒把10块全吃完了,不分给他们,不信你瞧,他的肚子有一个西瓜那么大呢!(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
教师趁机出示分西瓜的图片,请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说算式。
由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对《西游记》里猪八戒贪吃的个性十分熟悉,教师改变了教材静态、单一的形式,创设了融音乐、故事为一体的有趣情境,学生一开始就被这样的情境所吸引,自然而然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上,对于学生一些有趣的回答,教师也忍俊不禁。
<
新课改是挑战,是机遇,是要让老师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