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路程、和时间》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数与代数的建模过程。所谓建模,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应用该模型解释现实问题。本节课学习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首先,例5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算式70×4=280(千米)和225×10=2250(米),找出两个问题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根据孩子们的需求,用直观描述的方法教学“速度”的概念,注重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如:每分钟、每小时等。接下来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让学生体会用符号表示的简明、快捷的特点,并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接着介绍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其次,通过学生举身边的例子,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构建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推导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最后,通过课后的不同形式的练习,强化数量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