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我校在举行数学业务研究时,老师经常说,许多学生连一些常见的数学用语都不理解,经过分析,我们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长期弱化,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太差。偶尔有的老师布置了阅读作业,学生也以为是“软作业”,不重要,教师不重点检查,于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草草了事,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更找不出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有的甚至根本就没去读。即使有些教师已经在课堂内外开始重视数学阅读,但是他们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和“划”的基础上,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数学阅读教学,带来的后果便是学生自以为读“懂”了,上课仍然提不起情绪,影响了听课效果,数学阅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作了以下探究:
一、培养学生自愿阅读数学的能力
自愿阅读是基础,是指学生具有阅读数学资料的动机与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阅读的初级阶段,我们重点教会学生阅读数学的一般方法。特别是低年级教师,从“比多少、已经、还剩”等开始,列举一些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阅读提纲,以阅读思考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数学阅读。也根据需要选一些典型的内容进行阅读示范,即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并解读每段材料的含义,指出一些关键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通过示范阅读教会学生能看懂、会看一些常见的数学用语。 本文来自织梦
二、引导学生领会阅读
领会阅读是关键,它是学生在自我探索与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有效的阅读活动。领会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缺乏阅读的主动性,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教会学生掌握阅,转自[教育论文]读方法时需要重视诸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需要运用动机的基本理论,去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习。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在中年级,我们对数学中出现的倍数关系、计划、实际、各种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等进行有计划的强化阅读。例如:杨树有20棵,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两种树共有多少棵?经过强化阅读,学生会很快列出,20+20×3或者20×(1+3)等算式,学生也比较容易的说出,求两种树共有多少棵,实际上就是求20的4倍是多少。此时的数学教学由阅读提升为研读、探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讨所学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异同点,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知识,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数学阅读过程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灵活地掌握数学语言,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课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 织梦好,好织梦
三、让阅读成为乐趣
陶行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才会将数学阅读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乐意阅读是数学阅读中的最高境界,它更侧重于情感上的体验。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鉴赏到数学的美,变被动式为主动式阅读。到了高年级,我们把小学阶段学过的单位“1”、数学常用公式、概念、数学用语整理汇编成小册子,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根电线长54米,第一次用去它的1/6,第二次用去它的1/5,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踊跃举手发言,有的说两次共用去多少米?算式是:54×1/6+54×1/5、54×(1/6+1/5)等;有的说还剩多少米?54-(54×1/6+54×1/5)、54×(1-1/6-1/5)等;还有的说……学习潜力也随之被调动、激发,感受到数学阅读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乐趣,这样的阅读形成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
四、阅读——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洛夫指出,人的一切智慧财富都是与记忆联系着的,一切智慧生活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数学中的记忆不是机械、重复,而是理解性、智慧性的记忆,是记术语、记特征、记本质属性、方法规律。
通过实施数学阅读教学,开展有意义的记忆,学生的学习不断深入与延续。诱导了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探索,从而自己发现了数学规律,学会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成为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数学阅读就像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打开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大门,学生们学思结合,手脑并用,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