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懂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改写成两个积的和。
3、会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得出及其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板书:3+3+3+3+3+3
师:谁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它?(板书:6×3)
板书:3+3+3+3+3,能变成乘法算式吗?(板书:5×3)
板书:3,1个3能变一个乘法算式吗?(板书:1×3)
师:5×3,表示几3相加?那么5×3+1×3合起来是几个3相加。6×3和5×3+1×3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6×3=5×3+1×3)聪明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左边的6和右边的那两个数字相关?那写成(5+1)×3=5×3+1×3,怎么读?【多让学生读一读】
师:由此可见,把一个式子变成两个式子或把两个式子变成一个式子,它们的结果完全相等!那么,在我们美丽的数学世界里还有像这样神奇的等式吗?一起来看看!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A:师:3月12日,学校组织同学们外出植树活动,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吗?请打开课本33页,来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
B:学生独立列式,集体交流不同的算法。
C: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25 4×25+2×25
D.分析比较两种解法。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第一种方法先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第二方法先求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再求抬水浇水的有多少人,最后把两部分相加)
师:求一个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到两道式子,大家猜想一下,这2道式子的结果会怎样?口说无凭,一起来验证一下,第一二组同学算这个算式(4+2)×25,第三四五组同学算4×25+2×25。
E.建立表象
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吗?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4+2)×25=4×25+2×25)你会读吗?
生:
2.探索规律
【手指板书】(5+1)×3=5×3+1×3
(4+2)×25=4×25+2×25
A.师:仔细观察这两组等式,【教师手指左边算式中的5、1、3、+和×与右边算式中5、1、3、+和×一一对应】,你们明白老师手指的意思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相同点:数字,有加号和乘号)不同点呢?等号左边是怎么算的?右边呢?(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左边是先加后乘,右边是先乘后加)
B.师:左边算式括号里都是几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和)都同括号外几个数相乘?(同括号外一个数相乘)再看右边算式中的运算都是左边算式的几个什么数同几个数相乘?(两个加数同一个数相乘)还可以怎么说?(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最后怎样算?(再把两个积相加),它们的结果变吗?
3.发现规律
老师:像这样特征的等式!你们来写一个。
生:【板书学生说的例子】
师:那么,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它们肯定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交流。有困惑的同学请看课本36页,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你认为关键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
师:现在来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试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结合老师的提示,学生再说规律。
出示: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 ),可以先把( )与这个数( ),再(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师:那乘法分配律有没有一种更简洁的表示方法,使人一看就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般用字母a,b,c.来表示,你会写出来吗?会读吗?
板书:(a+b)×c=a×b+a×c a×(b +c)=?
(四)练习巩固
1.只列等式不计算.
师:你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
b
a
①一件上衣22元,一条裤子8元,购买3套衣服需要多少元?
c
②求长方形的面积。
2.出示习题.
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打“√”。
(48+52)×13 48×13+52×13 □
40×5+2×5 5×(40+2) □
74×(9+1) 74×9+74 □
40×50+50×90 40×(50+90) □
56×(19+28) 59×19+28 □
32×(7×3) 32×7+32×3 □
64×64+36×64 (64+36)×64 □
师:我们来看看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如果让你二选一,你会选哪个算式来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