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二年级数学备课培训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对于整数的认识,整个小学分4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学期,学习20以内各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第三阶段:本学期,认识万以内的数;第四阶段:四年级上学期,亿以上大数的认识。在这四个阶段中,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它不仅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非常重要的素材。
主题图呈现了体育馆中的座位图,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座位,由此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兴趣,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作准备;
2.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10000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
3.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1是在学生掌握了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重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数(shù)来源于数(shǔ)。因此,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10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数小立方体的活动,经过将一个个的小立方体结构化,借助计数单位 “一”“十”“百”数数,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做一做”在学生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地数(前两题)、一十一十地数数,用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同时,也可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千”;难点是学会1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认识计数单位“千”,直观认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
(1)回忆前面学习的旧知: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课件出示大量的结构化的小正方体,提出:如果再一个一个地数或者一十一十地数,还合适吗?从而引出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千”的直观模型。
(3)利用计数器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使学生从直观到半直观半抽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理解十进位制。
2.学会1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突破建议:
(1)复习100以内的数数,利用计数器重点复习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并说一说理由。
(2)从100开始,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提醒同学应该在哪个数位上拨珠,一边拨,一边数。重点理解109、119、12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找到个位是9的数接下去数的规律。任意说个位为9的三位数,让学生接下去数。
(3)说说19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说出299、399、499……后面的一个数,找到个位十位都是9的数接下去数的规律。
(4)出示整百整十数,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整百数,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变换数数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2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此外,还特别突出数感的培养。具体来说,本例题的编排分为4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觉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
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2个“百”,与剩下的3个“十”和5个“一”合在一起得到点子数──二百三十五。
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用齐性的、直观结构化的小棒表示出这个数,清楚地看出数的组成,。
第四个层次:对照小棒图,在齐性、结构化的计数器(带数位)上拨珠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
本例题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做一做”安排了两个题目巩固数的组成、写数的知识。完成第2题时应注意突出四百、六百零五和二百九十这3个有零的数的写法,以突破写数难点,为后面总结写数的方法积累经验。
例3通过让学生对照数轴数彩点并有所发现,达到如下3个目的:一是使学生经历用“百”数较大的数的过程,加深对计数单位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二是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示和描述1000,加深学生对1000这个数及“千”这个计数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三是以彩点图使数轴直观化(数形结合),进一步认识数轴,体会数序,同时提供后面练习的素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数的组成;难点是培养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数的组成
突破建议:
(1)呈现很多排列整齐的点子图。让学生亲历数数的过程,感觉点子密而多,数比较大,一个一个或者一十一十地数不合适,更适合用“百”去数,通过圈一圈,让学生了解这个数是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借助摆半结构化的小棒的操作,让学生体会235的组成。
(3)对照小棒在带数位的计数器(直观的数位表)上拨算珠,与操作小棒相对比,体会一个算珠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实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飞跃,从而使数位的知识更直观化。
(4)学生对照带数位的计数器写数和读数,体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的方法: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读数、写数都是从高位起,哪个数位没有就用“0”占位,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
2.培养数感
突破建议:
(1)借用彩点图让学生充分数、圈、填,感悟1000有多大。
(2)呈现数轴,通过填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千”与百、十的关系。如:1000里面有10个百,有100个十,900再填100就是1000,在数轴上如何快速地找到560、730等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3)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的蜜蜂图,先估一估,然后找到合适的方法数一数(10只一圈,10个小圈再圈成一个大圈);第5小题的格子图,给三百六十八个小方格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3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4是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用直观图展示了算盘的结构,给出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第二层次是在算盘上表示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个位档及其他数位档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常用的,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引导学生建立数位图的表象;第二步是在相应档位上拨珠靠梁表示数,使学生知道1~4各数用下珠表示、5用一颗上珠表示、6~9各数以上珠和下珠共同表示、0用空挡表示,最后实现用算盘表示数与读、写数的转换。
教材中没有介绍拨珠的指法,但教师在进行示范时指法应该正确,边拨边说自己用什么手指拨珠的: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协同拨珠,拇指把下珠往上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中指把上珠向下和向上拨。这些不严格要求学生掌握。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算盘的知识,为教学做准备。结合“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发展史,促进学生的理解。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算盘,并能用算盘表示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认识算盘
突破建议: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关于算盘你都知道些什么。如:算盘是由框、梁、档和上下珠组成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等等。
(2)补充学生介绍得不全面的部分。
2.用算盘表示数
突破建议:
(1)教师拨1~9,注意指法的运用。学生读一读,能一眼看出分别是几。
(2)教师说任意一位数,学生拨。
(3)在算盘上确定个位,然后找出相应的其他数位,再按要求拨出两位数、三位数。重点强调个位或者十位为0的情况怎么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4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主题图呈现了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图及相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例5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小方块为素材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第二个层次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由此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用小方块和计数器两种素材数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计数器(齐性、逻辑结构化的学具)比小方块(齐性、直观结构化的学具)更抽象些,也更能看出千位、万位上数的意义,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
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进一步明确数位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一做”在学生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用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同时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例6的编排思路与例2类似,在数数的过程教学100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其编排分为4个层次。其中前两个层次编排在教科书第197页。第一个层次呈现了问题和彩星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很大,需要用较大的计数单位“千”来数数,培养数感。第二个层次让学生经历用计数单位千、百、十、一数数的过程,合起来是二千四百五十八颗星星,从而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体会到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来数并用加法相结合来表达。第198页编排的是后两个层次,第三层次是数直观结构化的小方块,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的组成并表达出来;第四个层次让学生在更为抽象的计数器上表示出数,使学生对照小方块图,直观地看到各数位上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做一做”第1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直观结构化的素材,让学生用不同计数单位计数,并用加法相结合进行表达,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及数的组成的认识。第2题让学生借助计数器表示出数,再说数的组成,相对降低了练习的难度。因为计数器能直观地体现位值思想,表示出数位,为学生后面进行读数、写数积累基本的经验。
修订后的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在编排上体现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认知过程,如:以数彩星的活动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地点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小方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数的组成;难点是学会10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