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三角形的底。遇到此类问题,有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正向思维用方程,一种是逆向思维用算术方法。用方程易理解却不容易解,用算术方法会算却容易忘记乘以2。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在一次冥思苦想后我发现公式在倒回来时顺序和运算刚好相反,我就在想应该让同学们也认识到这些,会有助于他们解决问。直到9月份听了仲广群老师的课后,让我眼前一亮,他的整节课都贯穿了倒推的思维,我就借鉴了他的一部分做法再加上我的一部分想法完成了本节课的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对比练习让同学们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灵活选择合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倒推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上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同学们认识到正推是正着想,倒推是倒着想。 再通过一组计算让同学们认识到正推和倒推的区别和联系,玩计算:20×2=40-15=25倒回来呢?25+15=40÷2=20小结:倒推时从后到前,运算相反,减变加,乘变除,通过再次验证感受。通过针对练习:小亮的年龄乘4再减4,刚好是他妈妈的年龄。妈妈今年40岁,小亮今年多少岁? 让同学们感受到倒推的魅力,并会自己对自己的结果进行验证。然后让同学们解决六年级所遇到的分数乘除法的问题,特别是谁比谁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同学们总是混淆,所以特拿出来练习已知单位“1”和未知单位“1”感受多和少处理方法的不同。最后通过求长方形的宽来感知公式倒着用和正着用的区别和联系。自己尝试倒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抢答让同学们会正确又熟练的应用倒推推导公式。
我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在上课前心里是没有一点底的。但是,我想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就应该试一下。在设计时也想过用简单的题目,但后来又想想六年级的孩子应该练习一些较难的题目,意在培养孩子应用题也可以验算的习惯。设计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倒推的习惯,并会自己进行公式的倒推,从而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
《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反思
六年级 李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