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参考教案


课题一:长方体的认识(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形状的物体。
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第27页的主题图:长城、高楼、冰箱、衣柜、电视机包装箱。
师:长城上的砖、高楼、冰箱、衣柜、电视机包装箱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闪动上述物体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轮廓。
师:对,像长城上的砖、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闪动上述事物的轮廓后,从冰箱中抽象出长方体图形),像电视机包装箱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从电视机包装箱中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摸着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请大家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指长方体的棱)叫做长方体的棱,请大家用彩笔在自己的长方体上画出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
随着说明,教师在长方体图形上分别标上“面”“棱”“顶点”。
2.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观察、交流。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那你们知道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吗?长方体的面都是什么形状?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按照书上第28页表格中的顺序进行观察,在小组内交流,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2)汇报、展示。
①师: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师在表中板书)。
师:有特殊情况吗?
生2:有,像这样的长方体(指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对,像这样的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师在表中板书)。
师:长方体的6个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6个面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师在表中板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量一量、拆开比一比。
(如果用课件,可以动态演示两个相对的面移动后可重叠。)
②师: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
生: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量一量……)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三组不同方向的棱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如下。
棱:三组(4+4+4=12或4×3=12)
③师: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最后把表完成(如下)。
3.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出示一长方体框架)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怎么办?
生1:量出每条棱长再相加就可以了。
师:这个方法可以吗?为什么?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2:可以,因为要求做这个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上就是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所以只要把每条棱长相加就可以了。
师:还有其他方法?
生3:有,只要量出相交的三条棱的长度,把它们相加乘上3就可以了。
师:真聪明。像这样相应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随着在长方体上标上长、宽、高)。请指出自己手上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题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 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 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 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
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