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听课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在导入环节,教师用“猜简笔画”的游戏引出天平,教师的问语是“天平可以用来干什么?”
揭示课题的叙述语是“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既没有砝码也没有刻度的天平来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出示课题“找次品”。
探究新知环节,从2个球到3个球,再到8个球。从2个球中找轻的次品很简单,初步感知天平的作用。从3个球里面找次品,教师问语“称几次才能称出来,还要说明其中的道理,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画图板书,同时用虚线框出称1次的图示。接着给出8个球,教师问语“看看怎样才能称的次数最少,”要求“①以两人或三人小组为单位;②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学生汇报,都同意称3次。学生汇报,教师画图板书,起初学生没有质疑,后来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称2次”也能称出来,学生汇报,教师画图板书,这个学生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这时教师的问语“还有没有同学觉得2次就能搞定?”,学生说出了正确方法。接着方法对比,“两种称法的区别在哪儿?”,学生发现把8个球分二组,需要称3次;分三组,需要称2次。教师提出问题“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什么想问的吗?是不是分的再多一点,称的次数就更少一点呢?”很显然不是的,如果不是,更好的方法是怎么分呢?由于时间关系,教师留下思考作业“20个球分三组,怎么分呢?”
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该教师一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只要能“想”,就是思维的开始,有了思维就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其次,教师的问语也很重要,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问语要有针对性,还要有童味儿,教师问的明白,学生听的透彻。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