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处理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特别是故宫概貌,使学生从形的方面抓住其布局特点和建筑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磅礴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不同。
2、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自制表格,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3、明清科技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是难点,应从北京城的布局及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入手,认识它们反映了明清时期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
教法
1.情景设置。在导入新课时,利用教材的导入内容,设置到嘉峪关旅游的情景,然后补充:“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讲紫禁城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午门、皇极门、三大殿、角楼、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高大的城墙等实物形象,使学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认识。
3.讲解。注重总体布局,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传统。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等内容。
4.自学讨论。对于三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可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讨论,看能从中得到什么。
学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自主学习与讨论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建筑
1 北京紫禁城
2 明长城
二、科技巨著
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预期效果 |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嘉峪关 同学们,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居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关城略呈梯形,城墙高约十米。城上四面阁楼高耸,飞檐凌空,雄伟壮观。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诗中写到:“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多媒体演示:明朝北京城 教师设问:明朝北京城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朝的北京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特色是: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北京作为数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营建的最终结果。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定的原则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那就让我们来游览一下北京城,看看标志性的建筑故宫的宏伟气势。 多媒体演示:故宫 承天门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是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那么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谁居住的地方?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 多媒体演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教师讲解: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格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多媒体演示:乾清宫内景 教师讲解:这幅图大家熟悉吗? 这是乾清宫内景:正中为宝座,其上方悬“正大光明”横匾。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在位皇帝生前不宣布皇位继承人,而是将内定的继承人名字写好封于密匣,放置匾后;一旦皇帝驾崩,即当众开匣,宣布皇帝继承人。 乾清宫宝座 这是整体贴金并镶嵌若干红、绿宝石的金椅,其扶手和靠背均由金龙缠绕面而成;座后为金漆屏风,屏风正中钤镌刻着“惟天、惟圣、惟臣、惟民”八个金字,为皇帝的律已格言。 教师强调: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瑰宝,引导学生从明清加强皇权这一点来思考这些建筑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 教师过渡:人们常说到了北京不登长城就等于没有去北京,那就让我们再去长城体会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受。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时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谁能为大家说一说我国古代为什么修长城? 教师引导: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中期,花了近200年的时间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提示:从明清加强君主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多媒体演示:秦长城和明长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请大家注意秦明长城的不同。 教师过渡:谁到过长城?到长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的是明清的建筑,除了建筑方面的成就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三位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他们分别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下面请同学们自制表格,从作者、朝代、巨著名称、内容、共同特点等几方面归纳比较。 教师概括:明朝前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当时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师引导:大家还记得前不久热播过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吗?长今精湛的医术是她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取得的,大家回忆一下,长今在学医的过程中更多的借鉴了哪个国家的医术? 教师:对, 我国明朝时期在医学方面还出现了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他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13页小字,思考: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引导: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往往都具备相同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再了解一下另外两位科学巨匠。让学生了解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的写作情况。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摘自这部书里的一句话,完成“动脑筋”。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15页第一幅图,这是描绘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空心竹竿,从地面上插进矿井深处,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先进技术。想想看,这根竹竿起什么作用? 和宋应星同时的科学家徐光启,也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理一理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 仔细阅读教材第111页,得出结论。明成祖时修建的北京城,城市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故宫的概况。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造型雄伟,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内外装饰精美豪华,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根据图示让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讲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建在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殿高35.05米,面宽11间,深5间,外有廊柱一列,殿内、外立大柱84根,飞檐重脊,黄琉璃瓦覆顶,装饰雍容华贵,气势非凡。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祝寿以及重大庆典和出兵征讨等活动,都在此举行。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亲临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暂坐之所,皇帝在此翻阅奏书和表彰,并接受内阁大臣、内务府、礼部、翰林院、侍卫和各府堂官员及执事人员的跪拜行礼;稍事休息之后再到太和殿升座。中和殿呈方形,在它的顶上嵌有一府鎏金宝顶。整个殿堂长宽各五间,占地580平方米。明初时称为华盖殿,清朝嘉庆年间改称中极殿;到顺治二年(1645年)才更名为中和殿。每逢参拜太庙、社稷坛之前,皇帝都要到此演习典礼;在耕作之季,皇帝也要到大殿内察看农具和谷种,以表现自己关心农事,心系天下的姿态。 保和殿是三大殿的最后一座,是一座重檐九脊式的建筑,仅此太和殿的殿顶低一个等级。保和殿初称谨身殿,后称建极殿,清初改称保和殿。它广九间,深化五间,面积为一千二百四十多平方米,在建筑方法上采用了宋元以来的减柱建造法,省去了大殿内的六根金柱,殿堂空间更为开阔和明朗。保和殿供皇帝在大典时换穿礼服使用,也用于皇帝设宴款待王公及文武大臣。在清代,保和殿还是举行“殿试”的地方。 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回忆明清时期皇权加强的措施,不难想到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 学生对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知识记忆忧新,认真看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但是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改进军事技术以增强国力,效果会更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闭关自守 (1)介绍长城著名的旅游景点(2)长城旅游开发带来的问题(3)处理好旅游业的发展与文物保护、环境的关系。(4)学生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收集图片、门票、邮票、文字资料等等。 学生制作表格,寻找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不清楚之处,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教师要在学生中间解决疑惑。填完表格后,请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答案并做进一步补充, 学生活动:中国明朝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后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刻苦钻研、勇于冒险、献身科学的精神。 认真阅读教材 《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对照注释了解其意义可以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引导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经过讨论,容易得出结论:排气管 积极准备,根据本组特长进行小结。 | 预期效果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要问,教师不要限制问题的范围,而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生惊叹于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够设计并建造出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教师要把握时机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引导对本课重点内容进一步了解的同时,老师要明确故宫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认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学生争先恐后的要展示准备的资料或就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向大家交流,教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互相补充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生感兴趣又较熟悉的知识做简单介绍,活跃气氛,培养兴趣。 到过故宫的学生更想介绍他们影响中的故宫,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影响。 关键是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回答,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从修建时间、起址、长度、跨越地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应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完成,归纳分析能力强的同学能顺利完成,稍差一点的学生由老师辅导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 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谦虚好学、不畏艰险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想到今天由于人类乱砍乱伐、破坏水土合理结构、过度开发自然,而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如北方的沙尘暴、98年特大洪水灾害、地球温度升高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联想到现在有些煤矿发生事故,许多是因为瓦斯爆炸而引起,学生讨论时会有许多合理化建议,教师应给予肯定。 多种形式的小结,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帮助学生理顺了本课知识。 |